第122章 藩王制度二(1 / 2)

西晋的藩王制度:

司马炎篡位登基称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的战乱建立晋朝。司马炎吸取曹魏的藩王之策,对司马家族的人进行大肆封王,有封地、有兵权。对藩王封地的事务由藩王决策,朝廷不闻不问。司马炎活着的时候还好没人敢造反。司马炎死后,其子继位,后贾南风专权引发“八王之乱”使长江以北陷入了最黑暗的年代。

唐朝的藩王制度不像汉、晋两朝。唐朝的藩王是可以入朝为官参与政事,如李世民没当皇帝前是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不在朝为官也可以领一州大都督,或为一州刺史。或实领或遥领,如唐高宗没被立为太子前是晋王、遥领晋州大都督,太宗朝时三子李恪,封吴王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后改为安州都督。唐朝中后期有功之人不管是宗室还是其他,功高的都受封郡王如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受封郡王。唐朝的藩王除天子的皇子受封藩王外,其他藩王爵位楚世子继承外其他人为郡王依次往下推。有意思的是唐朝的亲王很少传两代就没了。从唐朝开始一字王为亲王,两字王为郡王。

宋朝藩王制度:

宋朝的藩王制度是承袭唐制也有自己的独创。承袭唐制的是皇子受封藩王爵位可以在朝为官,也可以出任地方官。宋朝藩王制度的独创是,皇子的起步爵位很低,不像汉朝出生就是诸侯王等着自己成年就可以去封国,也不像唐朝皇子出生就可以受封亲王或者郡王,宋朝的皇子爵位起步是国公在封郡王最后受封亲王。更有意思的是皇子只要是出任开封府尹基本上是皇位继承人。宋朝很少有藩王造反。

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他的藩王制度也是历史上独特一份,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世袭罔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是大肆封王,将自己成年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去,镇守一方,明初有名的九大攘夷塞王是显着的代表朱元璋29个儿子出太子朱标一脉在南京和早夭的儿子外都出镇地方,不同的是分封藩王没有裂土,藩王不能管理地方政务可以世袭罔替,还有兵权一个藩王手里又三到五个护卫所,每个护卫所五千兵马,九大攘夷塞王去秦王、晋王、燕王、代王、宁王手里都有五个护卫所,宁王手里还有一只蒙古铁骑朵颜三卫。建文元年燕王发动“靖难之役”靠的就是手里的五个护卫所和朵颜三卫。朱棣登基后收回了藩王的兵权,还不能随便出府接见地方官员,而是把藩王打你猪养起来了。而且亲王与亲王之间还不能见面。

最后是清代,藩王虽然在清朝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就其存在时的传承而言,几乎等同于只有极少数宗亲才可拥有的“世袭罔替”之权。例如尚可喜的平南王,其子尚之信以及尚之孝之后所承袭的爵位都是平南王。

而亲王和郡王,在一般情况下,是“降级承袭”的。比如第一代为亲王,那么第二代承袭时就会自动降一级成为郡王,如果第一代是贝勒,那么第二代承袭时则为固山贝子。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整个清朝,拥有“世世代代可以承袭原爵位”特权的亲、郡王一共有12家,即我们所说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他们的后代承袭时可以不用降级,仍按原级继承,即“世袭罔替”。清朝的藩王,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再无藩王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其坐拥重镇享有军政大权,严重威胁了皇帝的统治………...

“诸位爱卿皆是博学多才之士,想必比朕更清楚藩王问题若处置不当,极可能危及帝国的长久稳定!朕与朱爱卿意见一致,坚决不同意分封藩王。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皇室宗室的安顿之法!李阁老,请谈谈你的见解!”

刘松面色凝重地说道。

李信微微皱眉,疑惑地问道:“陛下难道是想效仿李唐赵宋的做法吗?”

皇帝无奈地摇摇头,心中暗叹这些大臣们过于拘谨,缺乏创新思维。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亲自阐述自己的想法。

“你们啊!总是顾虑太多!罢了,还是由朕来先说吧!”

刘松深知,让官员谈论宗室问题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他人。然而,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必须勇敢面对这个难题。

“朕的子孙后代可以参加科举,经商,甚至参军……”皇帝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陛下!这……”李信忍不住出声反对,他们深知皇族拥有军权意味着什么。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因为皇族掌握军权而引发内乱和动荡。

“陛下,请三思啊!”卢象升也是焦急地说道,“让皇族参军可能会引起军队内部的矛盾和不稳定。而且,万一发生战争,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皇族成员都会忠诚于国家,这对国家安全将构成巨大威胁。”

“是啊,陛下!”更多的大臣纷纷附和,他们希望皇帝能够慎重考虑这个决定。

然而,刘松却坚定地说:“朕意已决!朕的子孙后代也是普通人,他们应该有机会参与到各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当然,参军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但朕相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愿意投身军旅,保卫国家。”

皇帝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默。他们知道皇帝一旦下定决心,就很难改变。但他们仍然担心这个决定会给国家带来潜在的危机。

“陛下,能否设立一些限制条件呢?比如规定皇族成员只能担任特定职务或级别以下的军衔,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洪承畴提出了建议。

西晋的藩王制度:

司马炎篡位登基称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的战乱建立晋朝。司马炎吸取曹魏的藩王之策,对司马家族的人进行大肆封王,有封地、有兵权。对藩王封地的事务由藩王决策,朝廷不闻不问。司马炎活着的时候还好没人敢造反。司马炎死后,其子继位,后贾南风专权引发“八王之乱”使长江以北陷入了最黑暗的年代。

唐朝的藩王制度不像汉、晋两朝。唐朝的藩王是可以入朝为官参与政事,如李世民没当皇帝前是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不在朝为官也可以领一州大都督,或为一州刺史。或实领或遥领,如唐高宗没被立为太子前是晋王、遥领晋州大都督,太宗朝时三子李恪,封吴王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后改为安州都督。唐朝中后期有功之人不管是宗室还是其他,功高的都受封郡王如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受封郡王。唐朝的藩王除天子的皇子受封藩王外,其他藩王爵位楚世子继承外其他人为郡王依次往下推。有意思的是唐朝的亲王很少传两代就没了。从唐朝开始一字王为亲王,两字王为郡王。

宋朝藩王制度:

宋朝的藩王制度是承袭唐制也有自己的独创。承袭唐制的是皇子受封藩王爵位可以在朝为官,也可以出任地方官。宋朝藩王制度的独创是,皇子的起步爵位很低,不像汉朝出生就是诸侯王等着自己成年就可以去封国,也不像唐朝皇子出生就可以受封亲王或者郡王,宋朝的皇子爵位起步是国公在封郡王最后受封亲王。更有意思的是皇子只要是出任开封府尹基本上是皇位继承人。宋朝很少有藩王造反。

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他的藩王制度也是历史上独特一份,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世袭罔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是大肆封王,将自己成年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去,镇守一方,明初有名的九大攘夷塞王是显着的代表朱元璋29个儿子出太子朱标一脉在南京和早夭的儿子外都出镇地方,不同的是分封藩王没有裂土,藩王不能管理地方政务可以世袭罔替,还有兵权一个藩王手里又三到五个护卫所,每个护卫所五千兵马,九大攘夷塞王去秦王、晋王、燕王、代王、宁王手里都有五个护卫所,宁王手里还有一只蒙古铁骑朵颜三卫。建文元年燕王发动“靖难之役”靠的就是手里的五个护卫所和朵颜三卫。朱棣登基后收回了藩王的兵权,还不能随便出府接见地方官员,而是把藩王打你猪养起来了。而且亲王与亲王之间还不能见面。

最后是清代,藩王虽然在清朝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就其存在时的传承而言,几乎等同于只有极少数宗亲才可拥有的“世袭罔替”之权。例如尚可喜的平南王,其子尚之信以及尚之孝之后所承袭的爵位都是平南王。

而亲王和郡王,在一般情况下,是“降级承袭”的。比如第一代为亲王,那么第二代承袭时就会自动降一级成为郡王,如果第一代是贝勒,那么第二代承袭时则为固山贝子。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整个清朝,拥有“世世代代可以承袭原爵位”特权的亲、郡王一共有12家,即我们所说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他们的后代承袭时可以不用降级,仍按原级继承,即“世袭罔替”。清朝的藩王,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再无藩王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其坐拥重镇享有军政大权,严重威胁了皇帝的统治………...

“诸位爱卿皆是博学多才之士,想必比朕更清楚藩王问题若处置不当,极可能危及帝国的长久稳定!朕与朱爱卿意见一致,坚决不同意分封藩王。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皇室宗室的安顿之法!李阁老,请谈谈你的见解!”

刘松面色凝重地说道。

李信微微皱眉,疑惑地问道:“陛下难道是想效仿李唐赵宋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