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步炮协同(1 / 2)

“二连,三连,四连!以战斗突击阵行前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

“迫击炮连前进五十米,三轮速射后继续前进!”

不远处,迫击炮阵地严阵以待。炮手们迅速而熟练地装填炮弹,调整炮口角度,额头的汗珠在战火的映照下闪烁。

指挥官一声令下,迫击炮率先开火。“轰!轰!”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飞向敌军阵地,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了阴沉的天空,敌军的盾车防线在猛烈的轰炸下摇摇欲坠。

步兵们趁着迫击炮制造的硝烟掩护,如猛虎出笼般冲向敌军阵地。他们在弹坑与废墟间快速穿梭,步枪的射击声与迫击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一名迫击炮手精准地计算着炮弹的落点,每一次发射都为步兵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而步兵们则相互掩护,奋勇冲锋,不断逼近敌军防线。

这是典型的步炮协同作战方式,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以下为你介绍两个步炮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

一: 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的883.7高地和949.2高地战斗:1953年5月,这两个位于北汉江以东鱼隐山附近的高地是夏季反击战的重点,由一个加强团防守,阵地是典型的美式环形防御圈,有内外两道防线,布满火力点和铁丝网,还有一个师的炮兵营负责支援。由于高地离我方前沿较远且中间有沟壑,直接冲锋会使步兵体力不支并暴露在敌军火力下。于是,1953年6月9日夜,179、181师的两个团指挥所和四个营指挥所带领二十个连趁夜越过前沿,3500人在天亮前全部进入距883.7高地的敌人阵地前方仅200米的树林里潜伏。潜伏的18个小时里,尽管有敌人炮弹落入潜伏区造成30多人伤亡,但战士们一动不动,未被敌人发现。20时20分,我方炮兵两百多门火炮开始对高地实施火力准备,先覆盖已发现的工事,接着是铁丝网和雷场。炮火延伸后又转回打击战壕里的敌人,如此重复多次,让敌人遭受多次打击。当20时40分炮火再次延伸时,4个机枪连同时开火,15个步兵连同时发起冲击,仅用一分钟就冲上敌人阵地,许多敌人还在防炮洞没出来就被消灭,短短五十分钟就攻占了所有高地。这是一次经典的步炮协同战例,也是着名的敌前潜伏战例。

二: 1951年马良山南边的高栈下里新村战斗:1951年11月,英军29旅克劳斯特团2连的一个八十多人的加强步兵排驻守在马良山南边的高栈下里新村警戒阵地,并不断袭扰对面的190师。190师决定歼灭该排,由572团9连执行任务,并为其配备了一个122毫米榴弹炮连、一个75毫米山炮连、7门迫击炮和4挺重机枪。9连采用1个排右翼主攻、1个排跟进候补、1个排左翼迂回断退路阻增援的战术。为避免山炮暴露,步兵利用夜晚掩护山炮连在距前沿约300米处构筑火炮工事和人员掩体,并进行伪装。17日15时50分,山炮连放倒伪装物,直接瞄准射击英军土木质工事,十分钟后榴弹炮连开火急袭。16时12分,步兵利用炮火效果迅速突入阵地,突入后发出炮火延伸信号。当英军一个排增援时,榴弹炮连以准确炮火将其拦阻。英军弃阵逃跑又被迂回的排截住,退回阵地后无法抵抗,最终除被打死的外,25名英军弃械投降。9连修补工事后,增援英军冲过拦阻线,但被9连利用英军阵地击退。山炮连战后立即撤出并隐藏火炮。16时50分,英军对阵地实施炮火打击时,9连已撤回自己阵地。此战9连伤亡28人。在该战例中,山炮连直接推到前沿直接瞄准英军工事射击,榴弹炮连负责压制对方炮火和拦阻增援,步兵则利用炮火效果迅速突入阵地,体现了有效的步炮协同。

这次的战斗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步炮协同作战方式,但对手实在是太弱小了。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部队怎么可能承受得住这样高密度、高强度的打击呢?盾牌车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就像一个在闹市区裸奔的人身上只穿着一条丁字裤一样,根本无法阻挡任何东西……

很快,亚当率领的这群被猛烈炮火轰得一脸茫然无措的士兵们,与二连、三连激烈地交上了火。与此同时,由于双方距离过近,炮连不得不暂时停止了炮火支援。

没有了炮火的有力支援,一群头戴着白色头巾的老者从后方徐徐走来。刹那间,整个敌方的阵营陷入了一片沉静,只见这些老者站在一起在一起,嘴巴不停地张合,嘀嘀咕咕,大声的也不知究竟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儿,这些被古兰经深度洗脑的狂热教徒士兵,从地上或是盾车后面缓缓爬了起来。

“冲啊!”

“杀!”

这些士兵疯狂地抓起地上的武器,如同着了魔一般鬼叫着猛冲了过来。

“砰,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骤然响起,瞬间,冲在第一排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打翻在地。他们的身体在地上痛苦地扭动着,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这……不可能!”亚当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变得颤抖。这距离起码有一百五十步之遥,一般的小炮都很难打到这么远的距离。

可残酷的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亚当不信。此时的战场上,后面的士兵眼看着在自己面前瞬间倒下了一大片的同伴,顿时愣住了,甚至还不自觉地互相张望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中清晰地看到了深深的恐惧。然而,他们的身体却根本无法停下来,后面汹涌的人群如潮水般直接将他们顶着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去。

“二连,三连,四连!以战斗突击阵行前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

“迫击炮连前进五十米,三轮速射后继续前进!”

不远处,迫击炮阵地严阵以待。炮手们迅速而熟练地装填炮弹,调整炮口角度,额头的汗珠在战火的映照下闪烁。

指挥官一声令下,迫击炮率先开火。“轰!轰!”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飞向敌军阵地,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了阴沉的天空,敌军的盾车防线在猛烈的轰炸下摇摇欲坠。

步兵们趁着迫击炮制造的硝烟掩护,如猛虎出笼般冲向敌军阵地。他们在弹坑与废墟间快速穿梭,步枪的射击声与迫击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一名迫击炮手精准地计算着炮弹的落点,每一次发射都为步兵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而步兵们则相互掩护,奋勇冲锋,不断逼近敌军防线。

这是典型的步炮协同作战方式,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以下为你介绍两个步炮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

一: 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的883.7高地和949.2高地战斗:1953年5月,这两个位于北汉江以东鱼隐山附近的高地是夏季反击战的重点,由一个加强团防守,阵地是典型的美式环形防御圈,有内外两道防线,布满火力点和铁丝网,还有一个师的炮兵营负责支援。由于高地离我方前沿较远且中间有沟壑,直接冲锋会使步兵体力不支并暴露在敌军火力下。于是,1953年6月9日夜,179、181师的两个团指挥所和四个营指挥所带领二十个连趁夜越过前沿,3500人在天亮前全部进入距883.7高地的敌人阵地前方仅200米的树林里潜伏。潜伏的18个小时里,尽管有敌人炮弹落入潜伏区造成30多人伤亡,但战士们一动不动,未被敌人发现。20时20分,我方炮兵两百多门火炮开始对高地实施火力准备,先覆盖已发现的工事,接着是铁丝网和雷场。炮火延伸后又转回打击战壕里的敌人,如此重复多次,让敌人遭受多次打击。当20时40分炮火再次延伸时,4个机枪连同时开火,15个步兵连同时发起冲击,仅用一分钟就冲上敌人阵地,许多敌人还在防炮洞没出来就被消灭,短短五十分钟就攻占了所有高地。这是一次经典的步炮协同战例,也是着名的敌前潜伏战例。

二: 1951年马良山南边的高栈下里新村战斗:1951年11月,英军29旅克劳斯特团2连的一个八十多人的加强步兵排驻守在马良山南边的高栈下里新村警戒阵地,并不断袭扰对面的190师。190师决定歼灭该排,由572团9连执行任务,并为其配备了一个122毫米榴弹炮连、一个75毫米山炮连、7门迫击炮和4挺重机枪。9连采用1个排右翼主攻、1个排跟进候补、1个排左翼迂回断退路阻增援的战术。为避免山炮暴露,步兵利用夜晚掩护山炮连在距前沿约300米处构筑火炮工事和人员掩体,并进行伪装。17日15时50分,山炮连放倒伪装物,直接瞄准射击英军土木质工事,十分钟后榴弹炮连开火急袭。16时12分,步兵利用炮火效果迅速突入阵地,突入后发出炮火延伸信号。当英军一个排增援时,榴弹炮连以准确炮火将其拦阻。英军弃阵逃跑又被迂回的排截住,退回阵地后无法抵抗,最终除被打死的外,25名英军弃械投降。9连修补工事后,增援英军冲过拦阻线,但被9连利用英军阵地击退。山炮连战后立即撤出并隐藏火炮。16时50分,英军对阵地实施炮火打击时,9连已撤回自己阵地。此战9连伤亡28人。在该战例中,山炮连直接推到前沿直接瞄准英军工事射击,榴弹炮连负责压制对方炮火和拦阻增援,步兵则利用炮火效果迅速突入阵地,体现了有效的步炮协同。

这次的战斗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步炮协同作战方式,但对手实在是太弱小了。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部队怎么可能承受得住这样高密度、高强度的打击呢?盾牌车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就像一个在闹市区裸奔的人身上只穿着一条丁字裤一样,根本无法阻挡任何东西……

很快,亚当率领的这群被猛烈炮火轰得一脸茫然无措的士兵们,与二连、三连激烈地交上了火。与此同时,由于双方距离过近,炮连不得不暂时停止了炮火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