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捷之外的消息(2 / 2)

“有被灭门的宋国权贵的家仆门客为了给自家主子报仇,在晁统领打猎时设了埋伏。”李炜讲述时的表情,很明显是并不相信这个说法。

“当时晁统领只是中了一箭,可回营之后不过一晚就没了性命,说是箭上有奇毒,军中医官无能为力。”

“医官人呢?”

“自尽了,留下一封遗书,说没能救回晁统领,心中羞愧难当,愿意与晁统领同去。”

“公公当时身在何处?”

“攻下卞凉城后,老奴和晁统领觉得大局已定,便商量着让老奴先行回京向圣上复命。”李炜的脸上满是遗憾自责之色,显然是觉得如果自己当时也在的话,应该能保住晁正的命。

“老奴也是到了京城见了圣上,才知道此事。”

“那他那些兄弟呢?”

“按理应该仍旧待在义军之中待命,但——”

怕是也已经不在人世了。

到这,纪允炆已经基本确定了晁正绝不是单纯的死于敌人的报复行动。

以晁正的性格,不会在大局已定,就等着他这个“义军统领”演一场“百姓苍生愿意归顺大炎”来将宋国交给大炎的关键时刻,毫无防备地跑去打猎。

就算去,面对区区宋国权贵豢养的门客家仆,他和他那些兄弟的本事也完全足以自保。

李炜这个大宗师在攻伐宋国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公开露相,更没有出手过哪怕一次,宋国人不会知道有这位武道高手在义军之中。

那么,针对晁正的报复,怎么会那么恰好地发生在李炜离开军中,回大炎复命的几乎同一时间?

那个所谓负责救治晁正的医官,怎么会自杀得如此果断迅速,同时又有时间留下遗书?

最重要的是——晁正一死,宋国这块地的安排就会出岔子。

本来按照姬世恢的计划,晁正作为带头反抗宋国朝廷的义军头领,同时又是主动“率众来投”的顺民表率,在完成对宋国的占领后,姬世恢会名正言顺地将宋国,至少大半个宋国交代在这位“自己人”手中。

晁正和他手下的兄弟们加在一块,能够确保宋国全境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这片已经肃清了所有权贵和世家门阀的土地将成为大炎新政的又一个桥头堡。

偏偏在这个计划即将成功的最后一刻,晁正死了。

之前扮作山贼在宋国进行了几年的“敌后作战”没事,举起义旗打下整个宋国的全程也没事,偏偏这个时候不明不白的死了?

有人想要阻止姬世恢,有人不愿意看到宋国真正成为新政的桥头堡。

这些人是谁,不言而喻。

本来若是没有纪允炆插手,那么宋国的大权要么落在靠着邪术返老还童的老皇帝手里,要么落在阴谋家五皇子手里。

这两人,都跟麒麟党脱不开关系。

“晁正死时,大炎负责接应的军队驻扎何处?”

“距离晁统领所部不过十里。”

“率军的将领,查过了吗?”

“在查。”李炜如实答道,事实上在他回来之前,得到晁正死讯的姬世恢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天武卫的探子去调查那三位统帅军队接应晁正的将领。

都是什么出身、和谁有过同乡同窗之谊、受过谁的恩惠和提拔......所有的一切,都要查清楚。

晁正出身低微,在朝中没有靠山,如果有某个派系的高层觉得不能让这么个乡下小子像当年的岳岚一样一步登天,想要使点绊子,很可能就会出手。

如果真的只是这样,那还算好的,姬世恢有的是办法查出来是谁授意了此事,然后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现在,晁正之死牵扯到宋国今后的安排,牵扯到新政和皇权,也就是牵扯到了麒麟党。

这些逆贼,已经开始如此明目张胆的谋害大炎的功臣了!

因此姬世恢不顾接下来很可能会和麒麟党发生正面冲突,直接调遣了相当一部分的天武卫前去调查那三名将领,务必将他们的底细全都翻出来。

麒麟党这次真的做得很不干净,留下了那么大一个破绽给姬世恢追查。

但这样的破绽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很可能代表着麒麟党已经不像是从前那样,永远小心翼翼潜伏在水面之下,掩盖好自己的一切了。

也许,他们也准备和姬世恢彻底摊牌,决定谁才是大炎的主人了。

如今的姬世恢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麒麟党对他感到畏惧,一个足以让他在大炎内部展开前所未有的大清洗的同时没有任何人敢阻拦的机会。

而且,既然麒麟党是觉得只有自己才能确保大炎的强盛,那么姬世恢更要证明:他治下的大炎,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强国。

这个机会,纪允炆认为就在西方。

麒麟党的思路,是利用自己在大炎境内的树大根深,不断给姬世恢使绊子,使他事事不能如愿,用混乱来让朝野对皇帝,尤其是对皇帝的新政失去信心。

接下来,在西域的问题上动手脚,利用西方世界的入侵来使姬世恢彻底威严扫地,同时自己再解决危机,以救世主的姿态赢得万民追随、天下归心。

那么,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姬世恢能否解决来自西方的威胁。

这显然极端困难,毕竟国内处处都被麒麟党掣肘不说,大炎的军事力量也遭到了严重的渗透,在这样的前提下,姬世恢也很难有力抗击来自西方的威胁。

如今连镇西都护府都已经失陷,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

晁正本可以成为姬世恢再次彻底掌控大炎军事力量,以抗衡麒麟党侵蚀的关键,可现在他也死了。

“西域阅兵的事情,如何了?”纪允炆这段时间没怎么关心朝政,来他这里混脸熟攀关系的人也没谁会和他提朝堂上的事情。

“朝中许多大臣反对,认为这是穷兵黩武、有违礼制的野蛮之举。”

“呵,一群腐儒。”纪允炆冷笑一声,“陛下的意思?”

“陛下说了:西域阅兵正是向天下彰显我大炎军威,此事必行。”李炜才刚回京,但这些事情还是能够知道的。“调兵的圣旨已经悉数发出。”

“多少兵力?”

“约三十万,陛下说当下情况危急,这已经是能够调动的最大数字了。”

不少了——纪允炆没有详细了解过大炎的整体军事力量,但根据他在另一个世界学到的知识,三十万这个数字在冷兵器时代已经非常吓人了,哪怕其中包括了不能战斗的后勤辎重部队也一样。

“约两月之后,大军就能在函山关集结完毕。”

函山关,大炎本土和西域之间的咽喉,是目前皇权能够直接掌控的最远距离,再往西,皇室就是靠着镇西都护府管理了。

“明白了。”纪允炆点头,“两月后的西域阅兵关乎大炎存亡,这一点陛下也明白。这段时间就请公公护卫陛下,绝不能出任何意外。”

“殿下放心,老奴这条命在,绝对护陛下周全。”李炜起身行礼,“老奴就先告辞了。”

“李公公慢走。”

送别了李炜,纪允炆回到了自己的书房,虽然点着熏香,但此刻房间内洋溢的还是解颖秋身上的香味。

两个月——纪允炆坐到床上,开始思考。

赶往西域之前,自己有必要给麒麟党在大炎内部的布置狠狠地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