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连三德子都关注到了(2 / 2)

现在八路军都可以用一个师跟鬼子两个师团打正面了,要是换了国军,得要多少军队?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带英驻华大使卡尔频繁活动,积极撮合国府与小日子议和,也是老头子决心压制八路军的原因之一。

因为媒体的集中报道,李云龙一时间成了远东战场上的风云人物。

消息通过电波,一路向西,竟是传到了柏林。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拿着一份报纸,走进了元首办公室。

“元首,我这里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消息。”

“我亲爱的古德里安,莫非是毛子跟小日子之间的战争有了什么有利于我们的变化?”

元首现在很关心诺门坎战役,在他看来,小日子牵制了毛子的大量注意力,他就可以趁机出兵吞并波兰。

但目前,小日子展现出的战斗力,没办法让毛子派出更多的兵力去支援远东战场,因此三德子还必须等待时机。

“很遗憾,我的元首,我们的盟友军事实力有限,目前他们跟毛子远东军团的战况稍处下风。”

“哦,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这该死的翻译腔)

“好吧,元首阁下,让我来说一个您听了可能会开心的消息吧,在远东的中国战场上,有一支地方武装竟然也搞起了闪击战,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战果。”

“哦?”

元首立刻来了兴趣。

因为海因茨早就已经提出了闪击战的理论。

海因茨认为,坦克与机械化部队应该集中起来进行使用,而不是装备在步兵师中。

只有这样,才能将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海因茨率领两个装甲师,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装甲部队机动速度的新纪录。

而海因茨这套闪击战的理论,又是来自于元首所追求的“机动、进攻、迅速”的理念。

所以听说在远东战场出现了闪击战的雏形,元首也非常感兴趣。

他接过海因茨递过来的报纸,认认真真看了起来。

“真是令人惊讶。”半晌之后,元首放下报纸,“新闻上竟然说,这支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竟然只是一个农民?他是怎么懂得与我们的军事理论相似的战术的?”

海因茨立刻回答道:“元首阁下,我在来之前,专门询问了一位华人,他告诉我,华人两千年前的兵法里就总结出过一句话‘兵贵神速’。”

元首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真是令人惊讶,中国人竟然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此令人震惊的战术思维,看来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远东的战场了,如果那位李团长能够继续展现出他的能力,我想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攻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