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在平安格勒(1 / 2)

短暂的宁静显得如此的珍贵,时间一转眼,就进入到了39年冬季。

气温虽然降低,却浇灭不了平安县城火热的气氛。

现在的平安县城,已经变成了一片繁忙的大工地。

原来破败的老城区,已经被推倒了大半,一座以煤铁工业为核心的新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大量建设任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数不尽的工作机会。

在现在的平安县,哪怕你目不识丁,只要手上有一把子力气,就能找到一个待遇相当不错的工作。

若是手里头有几分本事,懂些泥工、木工的活,那工资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工作机会变多了,商业自然也就跟着繁盛了起来。

不仅附近几个县城的老百姓都眼巴巴地跑过来找工作,就连许许多多商户,也都在工地旁边开起了餐饮店、小吃摊,又或者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搞起了旅店。

李先生、丁先生、施先生、吴先生、钱先生等十几位科学家,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平安县。

袁立作为向导与经济方面的专家,正在给科学家们介绍平安县当前的情况。

“各位先生请看那边,那是我们的小型钢铁厂,目前刚刚建成投产,日产量只有不到三百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工业人才。”

“诸位再看那边,那里同样是刚刚建成投产的小型水泥厂,目前能够产出的水泥数量不多,只能刚好满足平安县城的建设需求。”

顺着袁立手指的方向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滚滚的浓烟直冲天际。

要是换个后世的人来,肯定要狠狠吐槽,说什么污染环境之类的屁话。

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那滚滚的浓烟,挥之不去的煤灰,就是大步踏进新时代的标志。

施先生只看得满心欢喜,连连点头:“好!好哇!你们八路军是干实事的,能从无到有地,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建起钢厂和水泥厂,说明你们之前的那个经济建设计划,并不是骗人的。”

能得到这些上了教科书的科学家夸奖,袁立心里开心极了。

这可是自己弄出来的计划书。

平安县目前是八路军进行工业建设的试点县城,为了保证前期建设需要,同时培养相应的工业人才,八路军并没有一上来就大搞工业建设,而是先进行小规模、分散化的工厂建设。

这跟袁立原本的计划有点差距。

原本袁立是想搞集群化、规模化的煤钢产业链,有积分从系统里头兑换各类生产设备,只要工业方面的人才跟上,保证短短一两年,就能让八路军拥有从无到有的工业脊梁。

但考虑到鬼子目前的军事威胁依旧很大,上级还是忍痛暂时按下了大搞建设的想法。

先小规模、分散化的进行生产建设,除了培养人才之外,万一遇到鬼子的突袭,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不过即便如此,在平安县城的工业化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不说其他的,光是一个新城的给水排水问题,就搞得袁立十分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