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经济问题(2 / 2)

这座钢铁厂在袁立看来规模很小,日产钢铁也就只有200吨左右而已。

毕竟后世我国的钢铁产量——讲个笑话(请书友们大显身手)。

可别小看了这日产200吨的产量,就算袁立看不上这点产量,将平安县钢铁厂当成了培养钢铁工人的摇篮,可首长们却很激动。

日产200吨!那一年可就是七万多吨!

国府建立至今,有没有这么多的钢产量都还是个问题呢!

“平安县钢铁厂已经建成投产,目前进度良好,不过目前因为是以培养工人熟练度为主,因此在产能上并没有提出要求,目前日产钢铁大概在150吨左右。”

袁立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带着几分失望。

以前老是听网上有人说,大学生不如狗,研究生满地走。

等来到抗战时代,袁立才知道,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要有大量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知识分子。

“嚯?日产150吨,听你这语气,你还不是很满意?”

“嗯,这点产量,要是搞个工业厂房,使用钢支柱的话,弄不了几个厂房就能用完。”

副总指挥不满地道:“小袁同志啊,你这心态要不得呀,咱们就算发展经济,也不能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得有节奏地慢慢发展,急功近利要不得的。”

袁立赶紧点头。

他倒不是急功近利,只是见识过未来的钢铁产量,所以对平安县钢铁厂这点产量不怎么在意罢了。

但大佬们却很有兴趣,逮着袁立问东问西,主要就是平安县钢铁厂的问题。

副总指挥询问他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副总参谋询问他,在原材料上需不需要什么帮助。

师长表示,他很关心平安县钢铁厂的钢铁质量。

只有师政委,他不怎么关心钢铁厂,但他关心老百姓在工作中拿到的报酬够不够生活,能不能填饱肚子。

袁立就一一解答的大佬们的问题,之前大佬们还在讨论的特种部队,已经被大佬们抛到了脑后。

特种部队?

对不起,请不要再联系我了,我怕钢铁厂误会!

一支特种部队就算再厉害,能顶得住成千上万门火炮轰炸吗?

大佬们都是知识分子,自然很清楚,钢铁的产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袁立带来的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解决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真正让大佬们感到满意的,现在才刚刚开始显现。

“这个钢铁厂厉害哟!”

师政委静静听完袁立的讲解,笑着道:“小袁同志说得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咱们这些老家伙都清楚,以前咱们八路军的日子过得有多苦,武器弹药没办法自己制造,现在有了平安县钢铁厂,咱们就可以自己造枪造炮了呀。”

副总参谋也立刻想起,之前袁立老早就送了八路军一套五六半的生产线。

只不过那时候因为钢铁产量的问题,八路军的兵工厂一直没能把这个生产线运行起来。

“对了,小袁同志,平安县钢铁厂现在能生产钢铁了,之前的那套五六半生产线,咱们是不是就能自己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