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轰炸兵工厂(1 / 2)

其实这一次对沈阳进行轰炸的轰炸机编队,只有两架轰六,其余飞机都是歼轰七。

这种新装备到八路军中的飞机,同时兼顾空中作战、对地面(其实是舰艇)作战以及高空轰炸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一款非常符合八路军目前需求的飞机。

由于兼顾多种用途,歼轰七其实在性能上其实并不算出色。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单纯比空中格斗能力,歼轰七肯定比不过歼六。

可问题来了。

现在是什么时代?

现在才是1941年,鬼子最先进的飞机,陆军也不过是隼式战斗机,小日子吹得神中神的零式战斗机,在面对这种跨越时代的性能碾压的时候,也跟个婴儿一样脆弱。

由于歼轰七航电设备主要为232H单脉冲多功能火控雷达,ZJ-9指挥仪,210多普勒导航雷达,265A雷达高度表,HZX-5航向姿态系统等,且使用了电传飞控系统,使得歼轰七足以自己完成护航任务。

只不过鬼子是没见过歼轰七,因此将一部分担任护航任务的歼轰七,也当成了轰炸机。

于是鬼子就产生了一种误判,轰炸沈阳的全都是轰炸机,根本就没有战斗机护航。

由于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制定完成,此次作战任务,由八路军航空师(由航空大队改编而来)第一航空团负责完成。

航空师副师长柳本善亲自负责指挥(为什么升职这么快?千金市骨懂不懂?)此次作战任务,于5月1日清晨六点准时出发,在预定时间抵达沈阳空域。

由于前期作战就计划制定得很详细,且情报系统非常给力,很轻松就定位到了沈阳的兵工厂(以前其实就知道,只是没那个能力进行攻击罢了),两架负责主要轰炸任务的轰六,直接丢下了大量子母弹,几乎将鬼子兵工厂夷为平地。

完成投弹任务的时候,鬼子的陆航大队才匆匆起飞,护航的歼轰七立刻投入战斗。

别看歼轰七兼顾多种用途,机动性肯定不如专门的战斗机。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飞机,多功能用途越来越少,反而更加专注于某天一方面的能力。

因为一旦提升了机动性,飞机就必然会牺牲掉载荷能力和续航性。

歼轰七最大3700公里的航程,其实就是其兼顾多方面功能性之后的牺牲造成的。

不过那都是跟歼轰七同时代的飞机相比,在1941年这个时代,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达到1.75马赫的一款飞机,哪怕她真的完全只是一款轰炸机,在面对鬼子连亚音速都无法达到的螺旋桨战斗机时,其碾压一般的优势,那简直就是无敌。

最关键的是,八路军的飞行员们,也在飞速进步着。

首先是在陪都那边,八路军又安排飞行员轮流进行换岗(并没有因为相互之间的摩擦而撤掉陪都飞行大队),鬼子在可不甘心轰炸陪都的计划不能实现,隔三差五就会尝试出动飞机队陪都进行骚扰,只要去过陪都那边的飞行员,都不缺乏实战经验。

其次就是三德子那边,三德子一直在尝试通过空中优势,彻底摧毁不列颠的抵抗决心,因此经常出动歼六进行作战。

八路军这边将战斗过程几乎全部收集了起来,总结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