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音乐带给人力量(2 / 2)

航天中心里的科学家们,也是多才多艺,竟有人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二胡,当场就演奏了起来。

音色细腻深沉的二胡,在间奏中却是慷慨激昂,搭配上航天中心科学家们的和声,令人血脉贲张。

天才少年发现自己的歌声引起了航天中心的集体合唱,急忙缩了缩脖子。

不过冼星海却是微微一笑,揉了揉他的脑袋:“为什么要害怕?”

“因为……因为是我耽误了大家的工作,明明现在的工作才更加重要。”

“不,孩子,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力量,你不是在耽误大家的工作,而是因为大家发自真心的喜欢这首歌,所以才会跟着你一起唱,因为这也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天才少年微微偏过头,他虽然聪慧,但终究还是年纪太小,冼星海的话,让他无法理解。

说话间,航天中心众人已经唱完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家自发鼓掌跺脚,竟唱起了第二遍。

少年似懂非懂地转过头,好奇地问道:“冼先生,您真是太厉害了,请问你是怎么创作出这么厉害的歌曲的,每次我只要听了这首歌,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一定要为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而作贡献,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

“没错,这就是我说的,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至于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嘛……”

他微微抬起头,陷入了回忆。

1938年冬,冼星海受邀前往大后方,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担任主任,在随后的一年半里,他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大后方对他照顾也很周到,当时老总都才每月5元的津贴,而他却有15元!

即便是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也能每周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

直到41年1月,他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前往泰源,协助404小组的宣传工作。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他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很自信而又神采飞扬。

甚至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冼星海对他的印象并不太好,因为他觉得这个人太过高傲了。

当时两人聊起音乐,谈到传统乐器的时候,那位404小组年轻组长(走上正规之后袁立已经被扶正)有过这样一番话。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过往的沉淀,乐器是我们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将其弃之如蔽履,而是应该将起于我们的时代结合起来,结合吸收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让古典的音乐在现代重新焕发光彩。以我看来,西方人的音乐,其实也就那样吧,不过只是因为现在西方的实力更强,在文化上也就更有话语权,若有一天我们中华民族站在世界之巅,我们的传统文化,肯定也会有大把的西方人吹捧。”

而众所周知的是,由于百年的积贫积弱,在近乎亡国灭种的困境面前,中华文明已经落后,成为了文化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