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李岩所言不假,但他对朝廷仍有疑虑。他看着李岩,问道:“你真的认为我应该相信你们皇帝吗?”
李岩诚恳地说道:“张将军,皇上乃是明君,他一心为国为民。只要您能归降,皇上必定会重用您,而您也可以一展抱负,造福百姓。”
张献忠思考片刻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点头道:“好,我可以考虑归降,但我需要时间来安排我的军队。”
李岩大喜过望,连忙说道:“多谢张将军!我会尽快转达皇上,等待您的好消息。”
李岩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了南京,朱由崧得知后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准备迎接张献忠归降事宜。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实际上,这不过是张献忠的权宜之计罢了。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想要借南明与满清互相厮杀之际,坐收渔翁之利!毕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张献忠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使出这样一招险棋。他企图让双方两败俱伤,自己则可以趁机捞取好处,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得不说,张献忠这个计划真是够阴险狡诈的,如果一切都按照他的设想发展下去,说不定他真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呢!然而,世事难料,未来的局势又有谁能够准确预测呢?
正当弘光皇帝朱由崧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张献忠前来归降之时,却未曾料到等来的却是张献忠以需要时间调动军队为借口,迟迟不肯接受投降。这一变故让朱由崧感到十分失望,但又无可奈何。
面对如此局面,弘光皇帝朱由崧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决定采纳薛克俊所提出的策略,与张献忠结盟共同抵御满清的入侵。尽管这并非他最初的期望,但在当前形势下,这似乎已成为最为可行的选择。
于是,朱由崧开始积极与张献忠展开谈判,商讨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经过一番艰难的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张献忠将调遣部分兵力协助南明朝廷对抗满清,而南明则提供一定的物资支持。
随着盟约的签订,双方正式结成同盟关系。然而,这场联盟究竟能否成功抵御满清的进攻,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弘光皇帝朱由崧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策,接下来只能寄希望于这个看似不太稳定的联盟能够发挥出足够的力量,保卫大明江山。
弘光皇帝朱由崧端坐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急切,因为他深知当前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来保卫疆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想了解一下各地征兵的情况。”朱由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中。众人纷纷低头,表示恭敬。
接着,朱由崧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兵马大元帅,问道:“爱卿,你负责统管全国兵马,如今各地征兵进展如何?可有哪些王爷积极响应,划拨兵马以增强我军实力?”
兵马大元帅上前一步,躬身答道:“陛下,微臣已尽力推动各地征兵工作,但进展并不顺利。部分地区遭遇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难以提供足够的兵员。此外,一些王爷对划拨兵马之事持观望态度,并未积极配合。不过,也有少数王爷表示愿意出兵力挺朝廷,只是具体人数和时间尚未确定。”
朱由崧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这些王爷们各怀心思,有些人可能担心自己的势力受到削弱,有些人则可能对朝廷的命令心存疑虑。然而,现在国家危在旦夕,他们不能再坐视不管。
“朕明白眼下局势艰难,但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朱由崧语气坚定地说,“各位王爷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希望他们能够顾全大局,尽快划拨兵马,为国家效力。若有人胆敢违抗旨意,朕绝不姑息!”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大臣都感受到了皇帝的决心。此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让百姓知晓国家面临的危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对于那些积极响应的王爷,应给予嘉奖和表彰,以激励更多人效仿。”
朱由崧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建议甚是有理。他转头对兵马大元帅说:“爱卿,就按照这位大臣所言去办。另外,派使者前往各王爷封地,催促他们尽快出兵。务必确保我军具备足够的实力,守护好每一寸国土!”
在朱由崧的努力下,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有序。众人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为国家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大家都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定能战胜一切敌人。
弘光皇帝朱由崧坐在自己宽敞明亮的书房里,与内阁的几位重臣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地商议着一项机密任务——派人潜入京城,执行一次暗杀行动,并将罪名转嫁到多尔衮身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激烈讨论,他们终于敲定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安排一批精通风水术数的大师前往满清地区,以巧妙的言辞和精湛的技巧来迷惑那些王爷们。
这些风水大师们将向满清的王爷们宣扬一种说法,声称明朝的皇陵蕴含着神秘而强大的诅咒力量。如果有人胆敢挖掘或破坏皇陵,那么这个人及其后代将会遭受可怕的厄运和灾难。只有让满清皇室将祖坟迁移到风水宝地上,才能够确保千秋万代的繁荣昌盛。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在不引起任何怀疑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代善。通过利用风水迷信的观念,有望让满清的王爷们陷入困惑和恐惧之中,从而听从大师们的建议,为后续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个充满权谋和策略的时代,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准确执行。弘光皇帝和他的重臣们深知这一点,他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而这次暗杀计划,或许就是他们实现目标的关键一步……
璐王朱常淓自恃是朱由崧的叔父,辈分比朱由崧还要高出一头,心中便认定了自己才应该是那正统继承皇位之人。于是乎,他在杭州公然违抗了朱由崧所下的圣旨,对于朱由崧要求划拨兵马拱卫南京一事更是严词拒绝,表示绝无可能!他觉得朱由崧不过是个晚辈,又岂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在他眼中,只有自己才有资格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成为这天下之主。
王爷朱聿鐭接到了从南京传来的圣旨之后,并没有过多犹豫,直接给弘光皇帝朱由崧写了一封回信。信中的内容让人咋舌不已,因为朱聿鐭竟然厚颜无耻地向朱由崧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册封他为唐王!他想要去掉那个“代”字,成为真正的唐王。毕竟,如今的他虽然手握重兵,但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能够得到正式的册封,那么他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然而,朱聿鐭也深知不能公然违背圣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凡是家中有老人愿意参军者,可以获得一两银子的赏赐;而年轻人若是选择入伍,则会被处以一两银子的罚款。这个政策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领了富贵圈令牌的年轻人纷纷将自己年迈的父亲送入了军营,希望借此获得那一两银子的赏赐。就这样,一支由五千名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被送往了南京。这支军队看上去毫无战斗力可言,他们大多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甚至有些人连走路都困难。但对于朱聿鐭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只需要向朱由崧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实力即可。至于这些老弱病残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那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