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闹鬼(1)(1 / 2)

柳成林他们搞的吉祥百货开张后,小城里一时间热闹无比,但是有地方热闹,那就必然有地方冷清。

小城国营招待所,地处小城外东南方向,建的是三层楼,占地广,房间多,举架高,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国道就在招待所的门前经过,招待所西面不远就是小城最大的农贸市场。

按理说,小城招待所的条件,硬件设施好,交通便利,采购农特产方便,本来应该有不少旅客。但是,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小城火车站周边多个个体小旅馆的围剿下,这个本来离火车站有一段距离,住宿环境安静不吵闹的国营招待所,反而生存艰难。

这也怪不了别人,小城招待所的价格高,手续多,服务人员态度不好,旅客要个热水都得等半天,住个宿能让人住出一肚子气!时间一长,门可罗雀,谁愿意花钱买这个罪受去?多的是人打听一下就被他们那不近人情的态度劝退,扭头换地方住的。

如今政府部门有消息说,要深化企业单位的改革。一旦开始企业单位深化改革,就要求企业承包人自担责任,自负盈亏。就照小城招待所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这样哪里还能自负盈亏?直接关门大吉吧。

更何况,有不少人提起小城招待所那片,那里改建之前可都是孤坟。当时说是不能迷信,不能让那么好的一块地就那么荒废,所以就直接平坟建起的国营招待所。

建招待所之前,因为反对封建迷信么,所以也没有跟那地儿原来的主人们打过招呼,直接把人家骨头挖出去扔进海里了,没放鞭炮、没上香、没有贡品、更没有给人家重新入土为安!

这个事儿呢,也没人说出别的有异议的话来,因为确实都是事实。那个年代的人,刚刚建立新中国不久,正热衷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干什么都遵循反帝反封建破四旧的原则,建这个招待所当然就没按老祖宗的传统规矩来。

只是,这事以前没人提,也就没人觉得有啥不对劲的。可一有人提起,再往小城招待所那附近一走,怎么就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呢?

那一片因为早先是坟地,本来住在附近的人家就少,来回走动的人自然不多,这事一被提起,别说晚上,连白天经过那的人都更少了!

更何况,东北秋冬的大北风“呼呼”地刮着,光听着那凛冽的风声,就让人觉得冷。

招待所打更的老头儿,拿着手电筒,照例先楼上楼下,前院后院溜达一圈,然后回值班室睡觉。

老头儿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刚朦朦胧胧有点睡意,就听到了几下轻轻的敲门声。老头儿醒了,摸索着点亮手电筒,打开大灯,拎着钥匙过去开门,一边走一边念叨:“这都几点了,才来?”

等老头儿哈欠连天地开了门,抬头一看,嗯?咋没人啊?他也没耽误几分钟啊,这咋就等不及走了?

老头儿特意拿手电筒往门周围照了照,还是没人啊!难道是因为自个儿老了?到岁数了?幻听了?弄错了?

老头儿摇摇头,又锁了门,继续回屋睡觉。刚刚眯瞪着,又听到“当、当、当”的敲门声,老头儿这回可是听得真真的,心一紧,他不敢直接去开门了!老头儿把灯打开,扬着声音喊着问:“谁啊?有人吗?”

敲门声没了,死一样寂静。

老头儿这回连灯都不敢关了,抱着被子瑟瑟发抖,就怕什么时候再有敲门声响起。可是直到天亮,再也没什么声音响起。

等早上接班的人来了,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事发生一样。

老头儿赶紧出门左右看看,什么也没发现啊!唉,能有什么?招待所门前水泥砖铺路,连人走都不留印子,那啥能留什么印子?

老头儿想找个人说说,可是吧,又怕人家说他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思来想去,算了,兴许真是自个儿年纪大了,听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