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三年(2 / 2)

其实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显着的成就,除了南洋国家的援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经过多年的战乱,各国的人口大规模缩减。

这使得平均到每个人的资源足够的多,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解决温饱问题。

有着充足的资源和华人与生俱来的勤劳,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将一点不比西欧各国差。

南洋在这三年来,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而迅猛。

其实自从建国后的十年间,南洋就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展翅高飞,不断刷新着发展的记录。

前期由于受对外战争的影响,南洋只能是保证百分之10以上的发展速度,这对一个新兴国家并不新奇。

可是从结束对外战争后,南洋每年的增速从之前的百分之10以上一下子增长到了百分之20多。

自从这个数据出来后,南洋政府为来保持低调,不得不在每年的国资会上将这个数据做小。

即使如此也是在百分之15左右,这已经引起了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注意了。

据南洋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至1954年,南洋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升至惊人的450亿星币,这一数字折合为美元,相当于500亿美元,这一成绩已接近美国当时160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经济的发展,通常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这几年,南洋的人口的增长也如同经济的腾飞一般迅速。

经过近十年的鼓励生育政策,南洋的人口总数已经飙升至1.5亿,并且每年保持着百分之15的高速增长。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里,随着南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将达到6至8亿之间。

届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洋将屹立在世界东方,只要国内保持稳定,任何国家都无法轻易动摇南洋的地位。

在南洋的大街小巷,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玩耍,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着天。

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南洋的繁荣与和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南洋人民正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在南洋的街道上,你就会发现,南洋在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是牺牲人民的幸福指数。

而是依靠创新,和产业的快速更新迭代。

自从成功制造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以来,便开启了其科技产业的辉煌篇章。

随着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问世,南洋的计算机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众多计算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纷纷投入研发,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款、高性能的计算机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海外,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赞誉。

晶体管计算机作为南洋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代表,更是成为了这两年南洋对外出口的龙头产业。

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为南洋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更提升了国内工人的生活水平,保证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这也是南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它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保障人民幸福方面。

一时间南洋模式的资本主义成为美国攻击苏联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