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1 / 2)

一、七律诗《周易哲学视角下的“关云长单刀赴会”与“伏皇后为国捐生”》

(一)《周易哲思映史篇》

《周易》哲思透古笺,关云单赴义凌天。

东吴谋计风云涌,蜀汉豪情胆气坚。

伏后捐生为国念,奸雄弄势霸图连。

兴衰荣辱皆成幻,史海沉钩鉴万千。

(二)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哲思透古笺,关云单赴义凌天”,点明了主题,以《周易》的哲学思想为背景,映衬出关云长单刀赴会的英勇和义气直冲云天。

颔联“东吴谋计风云涌,蜀汉豪情胆气坚”,描述了东吴的阴谋诡计和蜀汉的豪情与坚定,进一步展现出关云长面临的复杂局势和他的勇敢无畏。

颈联“伏后捐生为国念,奸雄弄势霸图连”,则讲述了伏皇后为国捐躯的悲壮,以及奸雄曹操的权势和野心。

尾联“兴衰荣辱皆成幻,史海沉钩鉴万千”,表达了历史的兴衰荣辱都如梦幻泡影,而这些历史故事成为了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整首诗通过对“关云长单刀赴会”与“伏皇后为国捐生”的描绘,展现了周易哲学在历史中的映照,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三)《三国演义》第 66回的回目,梗概,主题,情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和典故

回目:《三国演义》第 66 回回目为“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梗概:

关羽单刀赴会:孙权想要索回荆州,张昭献计软禁诸葛瑾及其家人,让诸葛瑾去刘备处讨回荆州。诸葛亮与刘备定下计策,让诸葛瑾来回奔波却空手而归。孙权迁怒鲁肃,鲁肃便屯兵陆口,邀请关羽赴会,欲趁机索要荆州。关羽不惧危险,决定单刀赴会。在宴会上,他与鲁肃据理力争,表明绝不归还荆州,最后佯装醉酒,挟持鲁肃安全脱身。

伏皇后为国捐生:汉献帝与伏皇后听闻曹操欲篡位,伏皇后修书给父亲伏完,让献帝召穆顺携书给伏完,准备联合刘备、孙权共击曹操。但事情败露,密书被曹操搜出,曹操杀了伏皇后及其父一家、穆顺一家老小。献帝亡了皇后,连日不食,曹操将自己女儿嫁给献帝,献帝不得不从,册立曹操女为皇后。

主题:

这一回主要展现了关羽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以及忠义精神,他单刀赴会,在东吴的威胁下毫不畏惧,坚决维护了刘备集团的利益,凸显了“义”的主题。同时,伏皇后的遭遇揭示了曹操的专权跋扈,以及汉室衰微的无奈,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情节:

鲁肃邀关羽赴会:孙权因刘备得了西川却不归还荆州而大怒,差人召鲁肃责问,鲁肃提出请关羽赴会,若不从便杀之,若不来就进兵夺取荆州,孙权同意。鲁肃派人送请书给关羽,关羽明知有诈仍答应赴宴。

关羽单刀赴宴:关羽只带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鲁肃在宴间提及归还荆州之事,关羽以刘备当初只是借荆州、乌林之役有功劳等理由反驳。周仓插嘴被关羽呵斥,随后关羽假借醉酒拉住鲁肃,走到江边才放手,成功脱险。

曹操与伏皇后之事:曹操权势日盛,汉献帝与伏皇后得知曹操欲称“魏王”后相拥大哭。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欲除曹操,事情败露,曹操杀了伏皇后一家及穆顺一家,之后曹操将女儿嫁给献帝,立为皇后。

主要人物: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勇猛,不惧东吴的威胁,单刀赴会,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气概,面对鲁肃的索要荆州,据理力争,维护了刘备集团的利益。

鲁肃:东吴的重要谋士和将领,虽为孙权效力索要荆州,但有长者之风,在关羽单刀赴会时,因担心关羽伤害自己而不敢让伏兵轻动。

孙权:东吴之主,想要索回荆州,采用了张昭的计策和鲁肃的建议,但在面对曹操的威胁时,又不敢轻易出兵荆州。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发现伏皇后欲除自己的计划后,残忍杀害伏皇后一家。

伏皇后:忠于汉室,为了保护汉献帝,试图联合外部力量对抗曹操,最终失败被杀。

经典诗句:“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此诗赞扬了关羽单刀赴会的英雄气概,将他与战国时期的蔺相如相提并论,认为关羽在单刀赴会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胜过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典故:

单刀赴会: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这一典故充分体现了关羽的英勇和自信,以及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东吴的不惧。

伏皇后为国捐生:伏皇后为了汉室江山,不惜冒险联络外部力量对抗曹操,最终被曹操杀害,展现了她的忠贞和勇敢。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曹操专权跋扈的一个例证,反映了当时汉室的衰微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关云长单刀赴会”与“伏皇后为国捐生”》

小主,

《三国演义》第 66 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却又极具震撼力的场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忠义与权谋的交织。从周易哲学的深度来解析这两个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智慧。

关羽单刀赴会,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周易中,“乾卦”象征着刚健、进取和勇敢,而关羽的行为正体现了乾卦的精神。他明知赴会充满危险,但为了维护刘备集团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种勇敢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基于他对形势的清晰判断和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单刀赴会中,关羽所面临的局面是复杂而多变的。东吴方面设下陷阱,试图借机除掉关羽,但关羽却能在危机中保持镇定,以不变应万变。这体现了周易中“不易”的原则,即坚守正道,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同时,关羽在与鲁肃的交锋中,巧妙地运用言辞和气势,占据主动,这又体现了周易中“变易”的思想,即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应对。

关羽的单刀赴会,也是他对“义”的坚守的体现。在周易中,“义”是一种道德准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力量。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对兄弟之情的珍视,使其在面对东吴的威胁时,能够坚守道义,不惧艰险。这种“义”不仅是关羽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社会价值,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与关羽的英勇相对比,伏皇后的遭遇则让人深感悲哀。伏皇后试图为国捐生,与曹操的专权进行抗争,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反映了周易中“阴阳消长”的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