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诗词对《困司马与废曹芳:周易哲学视角下的权谋与果报》的解析:
(一)《权谋果报悟沧桑》
司马困局智谋藏,魏家果报显无常。
周易哲思透世事,权谋变幻费思量。
曹芳废黜风云起,汉将奇谋史册扬。
因果循环终有定,兴衰荣辱细参详。
(二)诠释:
这首诗以七律的形式,围绕“困司马与废曹芳”的主题,结合周易哲学的视角,描绘了其中的权谋与果报。诗中表达了对世事变幻、因果循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思与领悟。你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
诗的首联“司马困局智谋藏,魏家果报显无常”,直接点明了故事中司马被围困的局面以及魏家所遭受的果报,体现了命运的无常。
颔联“周易哲思透世事,权谋变幻费思量”,强调了周易哲学在解读这一事件中的重要性,权谋的变化让人难以捉摸。
颈联“曹芳废黜风云起,汉将奇谋史册扬”,描述了曹芳被废黜所引发的动荡,以及蜀汉将领的奇谋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
尾联“因果循环终有定,兴衰荣辱细参详”,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指出因果循环是必然的,我们要仔细品味历史的兴衰荣辱。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深入剖析了“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这一情节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历史意义。
(三)《三国演义》第109回回目,经典梗概,主要人物,经典情节,经典诗句,经典典故中心思想《三国演义》第109回的介绍如下:
1. 回目: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2. 经典梗概:
蜀汉伐魏: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伐魏,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夏侯霸建议先取钱粮广的南安,派使者郤正携金珠蜀锦结好羌王迷当,迷当起兵五万相助。魏左将军郭淮飞奏洛阳,司马师派辅国将军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迎敌。徐质英勇,初战连胜蜀将廖化、张翼,蜀兵大败。
计斩徐质、困司马昭:姜维与夏侯霸定计,用伏兵之计并诱敌断粮道,成功斩杀徐质。随后姜维又顺势让士兵扮作魏兵,混入司马大营大开杀戒,司马昭死战逃脱,被困铁笼山,山上只有一泉且仅够百人之饮,司马昭手下六千人面临缺水困境,司马昭仰天长叹以为死期将至。
郭淮破计、姜维兵败:郭淮、陈泰得知司马昭被困,先施诈降计赚了羌人,以防后院失火,然后合兵一处杀向蜀营。蜀军措手不及,姜维大败,临回汉中时射死了追来的郭淮。
魏国内乱:司马昭班师回洛阳后,司马师兄弟二人专制朝权,魏主曹芳对司马师畏惧不已。曹芳与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张皇后之父)在密室商议,欲除司马师,曹芳写下血诏授与张缉。不料事泄,司马师斩了李丰等三人三族,并将张皇后用白练绞死,废曹芳,另立曹髦为新君。
3. 主要人物:
姜维:蜀汉大将,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北伐。本回中他用计斩杀魏将徐质,困住司马昭,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智谋,但最终因郭淮、陈泰的计谋而兵败。
司马昭:司马师之弟,曹魏将领,本回中先被姜维设计陷入困境,被困铁笼山,后死里逃生。
司马师:曹魏权臣,在朝中权势滔天,目无君主,废曹芳、立曹髦,把持朝政。
郭淮:曹魏将领,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与陈泰配合,先破羌人,后破蜀营,使姜维兵败。
曹芳:曹魏皇帝,性格懦弱,不满司马师专权,试图反抗但失败,最终被废。
夏侯霸:原曹魏将领,后降蜀,本回中为姜维出谋划策。
迷当:羌王,受姜维贿赂出兵助蜀,但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后投降曹魏。
4. 经典情节:
徐质勇战蜀将:徐质使开山大斧,出战连赢廖化、张翼,展现出强大的武力,凸显了魏将的勇猛,也为后续姜维用计斩杀他做了铺垫。
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姜维设计将司马昭逼入铁笼山,山上缺水,司马昭陷入绝境,这一情节紧张刺激,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局势的瞬息万变。
郭淮诈降破羌人:郭淮用计诈降羌王迷当,使羌兵大乱,自相践踏,不仅解除了后院失火的隐患,还为击败蜀军创造了条件,体现了郭淮的智谋和策略。
司马师废曹芳:司马师在得知曹芳等人密谋对付他后,果断采取行动,斩李丰等三族,废曹芳,立曹髦,展示了他的狠辣和专权。
5. 经典诗句:
“曹芳谋司马,师怒缢张后。废芳立曹髦,司马威风抖。”这几句诗简洁地概括了本回中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司马师的专横跋扈以及曹芳的悲惨结局。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此诗赞扬了姜维的智谋,将司马昭被困铁笼山与历史上庞涓在马陵道中伏、项羽被围九里山相提并论,暗示了司马昭的危险处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6. 中心思想:
本回一方面展现了姜维的军事才能和蜀汉的北伐决心,但也揭示了蜀汉国力与曹魏的差距,以及在战争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姜维虽有奇谋,但最终因各种因素未能取得重大胜利,反映了蜀汉北伐的艰难。
另一方面,通过描写司马师兄弟专权、废立皇帝等行为,揭示了曹魏政权内部的混乱和司马氏家族的崛起,预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篡权的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在乱世之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二、《困司马与废曹芳:周易哲学视角下的权谋与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