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草原王强忍着心中的怒火,瞪着眼睛质问敌国:
“难道你们国家因为东征、西讨,把国库都掏空了吗?现在面见我国竟然只带来这么一点礼品。”
面对草原王的质问,使节却丝毫不慌张,慢慢悠悠地回答道:
“陛下,您先别着急,这些礼品只是我们暂时准备的。等到两国联姻的时候,我们还会送上更多的礼物。到时候,我们会用丰厚的聘礼来迎娶贵国的公主。”
听到这句话,草原王顿时怒不可遏,血液直冲脑门,怒吼道:
“大胆!”
原来,草原王膝下只有一位公主,而且这位公主年纪尚小,还未成年,是他的心肝宝贝。
使节这样说话,实在是太放肆了。
接下来,使节又说了一些话,但草原王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反而立刻下令将所有的使团成员都抓起来。
使节被两个强壮的士兵架过来后,嘴里仍然在放肆地说着。
草原王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主,怎么能容忍区区一个使节如此羞辱自己?此时不立威,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最终,使节被拖出去斩首示众,而其他的使团成员则全部被关起来,等候发落。
草原王本以为通过斩杀使节,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其他人都不敢再放肆。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举动引发他们却群情激愤,说恨不得啖其肉,灭其族!
最终,无一例外被杀死。
之后,便是星明王朝借此为由,发兵“北伐”草原。
~~~~~~~~~
因此,回顾星明王朝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发动的每一场战争——无论是东征、西讨还是北伐,都是师出有名的。
师是仁义之师,名也是堂堂正正之名。
然而,如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已经成为一个传说。
当我们追溯到星明王朝尚未大统一前的混乱时代就会发现,各国间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统一。
而像使节这样能够精通各国语言的高端人才,自然会受到各方的珍视。
好比现代社会,人们拥有接受各种信息的智能手机,如果收到的消息让自己感到不快,也不至于将手机直接摔坏。
更遑论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战争可是非常注重礼节和礼貌的呢!
当时两个国家要是想打仗,首先得派遣使者彬彬有礼地下达战书,并详细说明为何要揍对方。
而对方也得回以礼数,设宴热情款待使者。
就在这推杯换盏之中,双方就把交战的时间、地点和人数都敲定下来,绝对不会玩阴招,搞偷袭什么的。
时间方面,绝不能趁着人家遭遇天灾人祸、君主离世或者国民动乱的时候发动攻击,必须得等对方处理好这些事情后才动手。
至于地点嘛,战场大多选在两国边境,而且还得挑个没人的地方,免得惊扰民众;也不能在农田里开打,不然会损害庄稼的收成。
在人数上也是有讲究的哦,战车和士兵的数量必须相等,不能仗势欺人。
就这样,两国之间终于迎来了一场大战,但这里面有很多讲究。
比如,到底谁应该先动手呢?这需要双方进行交谈来确定。
此外,军队的阵型如果没有摆好,也不能突然冲过去给对方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直接冲上去跟敌人面对面地干架。
必须要等双方击鼓示意都准备好了之后,才能开始战斗。
在战场上,基本上是一对一形式,如果你的对手受伤或者遇到年老体弱的士兵,还要把他们送回敌军阵地去治疗。
战败的一方溃散逃跑时,也不能过于拼命追赶,只要稍微追一下,意思意思就行了。
如果在战斗中不巧遇到了敌方君主,那可就得恭恭敬敬地下马行礼,等礼毕后,才能重新上马继续追杀敌军,绝不可以“擒贼先擒王”。
战争原则上只会持续一天左右,如果大家都打累了,还会专门留出时间让大家吃饭、休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只有贵族阶级才有资格在战场上厮杀,普通老百姓只能负责后勤运输和保障工作。
而贵族讲究礼节,所以交战双方自然也是礼节繁重。
一直到“兵者诡道”之法问世,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今天齐国可能会拉拢郑国一起攻打鲁国,但明天它却又与鲁国携手合作,共同对付赵国;后天则可能又与赵国团结一致,一同对鲁国发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谁是敌人?谁又是朋友呢?实在难以分辨清楚。
随时代和知识、认识的不断的进化,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从讲道理,变成尔虞我诈。
打仗变成了国家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互相吞并,有你没我。
星明王朝建国后,绝大多数争斗都是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连对方的君王都能死,一个区区使节为何不杀?
所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上古传说。
如今,也总有些学者大呼礼崩乐坏,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