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2 / 2)

三、《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名为“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其梗概如下:

事件起因:宋江误杀阎婆惜后逃离现场。阎婆惜本是宋江的外室,因发现宋江与梁山有联系的证据并以此要挟,不肯依约归还招文袋,宋江一时愤怒将其杀死。

唐牛儿被抓:阎婆将唐牛儿扭送到县衙,状告他打夺了凶身(宋江)。唐牛儿辩解自己只是去寻宋江讨碗酒吃,不知前后因由。知县有心要出脱宋江,便把唐牛儿再三推问,还将他枷了禁在牢里。

搜捕宋江:张文远(阎婆惜的相好)再三催促知县捉拿宋江,知县无奈差朱仝、雷横二都头去宋家庄搜捕。宋太公拿出三年前告宋江忤逆、出了他籍的执凭文帖,众公人因与宋江关系好,也帮着说难以勾捉。

朱仝义释:朱仝坚持要亲自搜查宋家庄,他让雷横把住门,自己进入庄内。朱仝知道宋江藏在佛堂的地窨子里,便将其找出。朱仝念及与宋江的交情,劝他尽快逃走,并告知他有沧州横海郡柴进庄、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白虎山孔太公庄这三个安身之处。宋江谢过朱仝后,再次躲入地窨子。

后续发展:朱仝放走宋江后,和雷横只抄了宋江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公文回县府交差。宋江与哥哥宋清逃到柴进庄上躲避,在那里撞见了正发疟疾烤火的武松,武松早就听说宋江为人,两人相谈甚欢,武松拜宋江为义兄。

这一回的主要人物有:

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孝悌兼备。因误杀阎婆惜而被迫逃亡,在朱仝的帮助下暂时逃脱了官府的追捕。

朱仝:郓城县的都头,与宋江关系较好。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在搜捕宋江的过程中,故意放走了宋江,展现出他对朋友的义气。

雷横:也是郓城县的都头,和朱仝一起执行搜捕宋江的任务,虽没有直接放走宋江,但也配合了朱仝的行动。

阎婆:阎婆惜的母亲,女儿死后她到县衙大闹,想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唐牛儿:一个普通百姓,被阎婆误认与宋江杀人之事有关,无端被卷入这场官司。

-武松:清河县人,因在家酒后与人争执,误以为打死了人而逃来避难。在柴进庄上与宋江相遇后,拜宋江为义兄。

这一回的经典诗句为:

“为恋烟花起祸端,阎婆口状去经官。若非侠士行仁爱,定使圜扉锁凤鸾。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九原难忘朱仝德,千古高名逼斗寒。”

这首诗概括了该回的主要情节,前两句讲述了因阎婆惜这一“烟花女子”引发的祸端以及阎婆告状的事;中间两句体现了江湖英雄的慷慨忠义;最后两句则赞扬了朱仝的义举,其高名令人敬仰。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沁园春·郓城风云》

郓城之内,阎婆大闹,气势难休。看朱仝义释,公明得脱,命运交织,易理深谋。善恶循环,江湖恩怨,世事纷纭意未惆。风云起,叹乾坤变幻,心向何求?

往昔情义悠悠,忆往昔豪杰壮志酬。念梁山好汉,心怀天下,替天行道,热血难收。岁月沧桑,时光流转,故事流传千古留。且回首,望郓城旧事,思绪难收。

《水调歌头·阎朱纠葛》

郓城起波澜,阎婆怒声喧。大闹城中街巷,为女把冤言。朱仝心怀情义,义释公明脱险,命运几重连。周易哲理现,世事总相牵。

江湖路,恩怨长,意绵绵。好汉相聚,义气豪情冲九天。回首往昔岁月,多少风云变幻,故事动心弦。把酒共论道,思绪漫无边。

《念奴娇·郓城义举》

郓城风雨,见阎婆怒闹,势不可遏。朱仝义行,公明得释,命运多波折。易理深藏,乾坤变幻,善恶终有说。江湖恩怨,此情千古难却。

好汉义气凌云,心怀天下,壮志未曾歇。梁山聚首,共谱传奇,热血燃不灭。岁月悠悠,往事如烟,记忆犹真切。郓城故事,永远铭记心间。

诠释:

《沁园春·郓城风云》诠释:

这首词描绘了郓城县内的动荡局势,阎婆的大闹展现出她的愤怒与坚决。朱仝义释宋公明,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情义以及命运的纠葛。词中表达了善恶循环、世事纷纭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豪情壮志的怀念以及对故事流传千古的感叹。

《水调歌头·阎朱纠葛》诠释:

此词描述了郓城的波澜起伏,阎婆为女儿伸冤而大闹的情景。朱仝的义举使得宋公明脱离困境,体现了命运的关联。词中透露出对江湖恩怨、义气豪情的思考,以及对往昔岁月和故事的留恋与回味。

《念奴娇·郓城义举》诠释:

这首词展现了郓城的风雨变幻,阎婆的愤怒不可阻挡。朱仝的义行和宋公明的命运转折被生动呈现。词中阐述了周易哲学中的道理,以及江湖中恩怨情仇的复杂性。同时表达了对好汉们义气和壮志的赞颂,以及对过去故事的深刻记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