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2)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

李宴元,李光颜第十子,年纪最小。李光颜是郭子仪的旧部,以前在河东郡任职,后面平复

第42章 石榴长裙

转眼间春日将逝,夏日的燥恕却先行闯入。元和五年,三月末,一本奏状在整个朝堂掀起轩然大波。

起草人乃是仅有八品职级的监察御史元邈,而他所弹劾的是在剑南道根基深厚的高鹜。

这愣头青御史列出高鹜生前如下罪状,诸如“横征暴赋”,“污蔑良民、侵吞他人家财”,“收受贿赂”等等。

而奏章内不仅涉及高鹜本人,更包涵了剑南东川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下层的吏人。

剑南东川地区所有官员都有支持或者默许高鹜的暴行,先前派去的监察御史亦有涉及,这些人共同作用下,剑南东川内部官民之间的矛盾连年加剧。

而高鹜是剑南东川本地人,知法犯法,剥削家乡的父老乡亲,这种忘德辜恩的行为,最为当地百姓所不耻。

皇上听后,亦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

堂下听审此事的官员被这天子一怒,吓得大气不敢喘,更不敢替剑南道诸官求情。

三月初,剑南那边传到长安的消息,还只是剑南东川某位小吏出了问题,谁曾想等到月末,竟牵扯进整个剑南东川。

无数高门世家盘亘在剑南地区,而高家对整个大唐而言,地位举重若轻,不少与高鹜亲厚的朝臣自然是不服。

可是他们审阅过奏折,发现奏折里面写得极为清楚,什么时间,涉及哪些区域,有什么人参与,加征或者擅没了什么,具体数字是多少,全都在奏折写得清清楚楚。

朝内无人能在奏折里找出任何破绽,案件毫无翻案的余地。

他们只能在有限前提下,替高家后人保一条后路。在他们晓之以情地劝说下,皇上决定对高家从轻处理。

高鹜已死,依照大唐律法,其罪行本该戮尸,但念及他生前参与平定大唐不少战事,皇上便免去其罪责。

但勒令高家即可将擅没的家产和良田悉数归还百姓,取消非法征收的赋税,同时剑南道七州所有官员以及涉案御史等,皆或多或少受到相对应的惩处。

此事一出,元邈在长安、剑南道以及周边地区声名大噪。

民间的话本子里,从此也多了位姓元的监察御史,走街串巷为百姓伸张正义,不畏强权,还社稷一片清明。

正当红的越州歌伎夏千寻,闻听此事后新编了一出参军戏,使得这件事传遍了整个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