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整顿北地权势(1 / 2)

张宇的北地行程在豪族间掀起波澜,曾经自恃势力庞大的家族们被削去根基,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均田新政在北地的推进并不止于一场平乱的军事行动,它带来了更深远的变革。张宇看着眼前从各地聚集而来的北地官员,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彻底削弱这些世代盘踞的豪族权势,将真正的民心收归朝廷。

大帐中,张宇环顾四周,面前的北地官员们神色各异。许多官员早已习惯依附豪族,处处受到豪族掌控,心中忐忑不安,而一批忠于朝廷的新派官员则态度坚定,目光明亮,显然对改革抱有期望。

“诸位,”张宇开口,语气威严中带有一丝锐意,“北地之势已定,但朕并不满足于表面的平静。均田新政既然在江南、北地推行,今后更要推广至全国。朕不需要一批阳奉阴违之人,更不容许有人对朝廷的决策暗中抵制。今日起,凡敢妨碍新政的,定当严惩。”

他话音一落,帐内一片寂静,官员们彼此对视,不敢妄言。此时,一位年轻官员唐毅站出,拱手奏道:“陛下圣明!然臣以为,仅凭律令与监察官吏恐难长久,若要彻底改革,必须在北地建立一支忠诚于朝廷的地方力量,将豪族权力逐步削弱。”

张宇听后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唐毅沉声道:“若仅依赖官吏和监察队伍,豪族们迟早会找到办法反抗。臣提议,在北地设立由寒门子弟和农户中推选出的‘民卫团’,专职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协助朝廷监察。如此既能增加民众参与,又可平衡豪族势力。”

沈清言在一旁点头附议:“唐大人的提议甚合适。北地百姓深受豪族压迫,若能组织民卫团,将极大增强朝廷在地方的权威,同时培养出一支忠诚可靠的力量。”

张宇沉思片刻,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朕认同此策。立刻发布诏令,令各地推选出忠诚有担当的民卫团员,建立一支地方巡察队,日后逐步扩大规模。另,朕决定从北地寒门之中选拔一些才干之士,充实朝廷。”

沈清言立即着手落实这一决定。数日间,北地各地的县衙、乡里纷纷接到朝廷的诏令,开始推选民卫团成员。贫苦农民们得知朝廷的举措,纷纷踊跃报名,认为这不仅是得以为民服务的机会,也是一种能够抵抗豪族压迫的力量。很快,北地各地便组建起了一批民卫团。

张宇巡视各地,察看民卫团的运作情况。他亲自走访民间,与民众交谈,聆听他们对新政的看法。村中的百姓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张宇耐心的态度下逐渐放松,纷纷诉说生活中的困苦和对均田新政的期盼。

“陛下,新政让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地,朝廷的仁政实在让人心生感激!”一位农民激动地说,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感激。

张宇闻言,内心的坚定更添几分,他拍了拍农民的肩膀,微笑着道:“这是朕的责任,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你们也要努力耕作,不负这片土地的恩赐。”

然而,张宇心中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要真正打破豪族对土地的控制和对民众的压迫,他必须进一步巩固改革的根基。他下令,将此前忠于豪族的地方官员进行撤换,由一批年轻、忠诚的新派官员担任地方职务,负责监督民卫团和均田新政的实施。这一举措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支持,但也招来了豪族的不满。

消息传到豪族耳中,许多家族首领心中愤愤不平,暗中私下聚会,商讨对策。一位豪族首领郭昌言愤恨地说道:“朝廷这是要逼死我们!若再任凭新政推进,早晚连我们的基业都要葬送!”

另一位豪族领袖王林则冷笑道:“这皇帝不过是北地一行,若他返回京城,朝廷鞭长莫及,我们未必无计可施。到时只需稍加策动,便能掀起民怨,削弱朝廷在北地的影响力。”

正当豪族首领们密谋之际,沈清言早已布下密探,将这些动向逐一汇报给张宇。张宇冷笑道:“朕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若还不知悔改,朕便再收拾他们一次,绝不容许这些阻碍朝廷之人存在。”

沈清言躬身道:“陛下英明。臣提议,趁豪族余党未完全反应过来,再调派一支军队隐秘潜入北地,协助民卫团整肃地方,肃清豪族暗势力。”

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张宇点头道:“此策甚好,朕准奏。调派京中精锐部队潜入北地,一旦发现反叛之心者,便即刻肃清。”

很快,一支训练有素的御前军悄然从京城出发,秘密潜入北地,与地方民卫团配合,展开了一场全面整顿的行动。豪族的暗势力在民卫团与御前军的共同压制下逐渐瓦解,一些顽固之徒被逮捕,严惩不贷。整个北地终于逐渐归于平静,均田新政的推行更加顺利,百姓们也终于感受到朝廷的强硬决心。

张宇带着御前军巡视北地的最后一座城池,心中感到一丝欣慰。此行不仅平息了叛乱,更为新政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张宇明白,这不仅是一次胜利,更是朝廷统治权威在地方扎根的关键一步。

临返京前,张宇对沈清言说道:“清言,此行得力于你之谋划。朕甚感欣慰。回京后,朕欲加封你为兵部尚书,协助朕推进改革。”

沈清言微微一怔,随即郑重谢恩:“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所能,辅助陛下改革大业。”

张宇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朕心有天下,若想让百姓得以安居,便不能一时松懈。清言,前方的路还很长,希望你我共同携手,彻底振兴这片大地。”

随着张宇凯旋回京,北地豪族的暗势力彻底被瓦解,百姓重新获得了希望,均田新政的推行更是逐步稳固。张宇回京后,立即着手规划全国范围内的均田政策,力图让改革的春风吹遍每一寸土地。

他深知,豪族势力虽已削弱,但改革的道路上依旧充满挑战。张宇坐在宫殿之上,凝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决心:无论未来如何艰难,他必将继续推行均田新政,为百姓谋取福祉,打造一个真正属于百姓的盛世王朝。

张宇的北地行程在豪族间掀起波澜,曾经自恃势力庞大的家族们被削去根基,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均田新政在北地的推进并不止于一场平乱的军事行动,它带来了更深远的变革。张宇看着眼前从各地聚集而来的北地官员,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彻底削弱这些世代盘踞的豪族权势,将真正的民心收归朝廷。

大帐中,张宇环顾四周,面前的北地官员们神色各异。许多官员早已习惯依附豪族,处处受到豪族掌控,心中忐忑不安,而一批忠于朝廷的新派官员则态度坚定,目光明亮,显然对改革抱有期望。

“诸位,”张宇开口,语气威严中带有一丝锐意,“北地之势已定,但朕并不满足于表面的平静。均田新政既然在江南、北地推行,今后更要推广至全国。朕不需要一批阳奉阴违之人,更不容许有人对朝廷的决策暗中抵制。今日起,凡敢妨碍新政的,定当严惩。”

他话音一落,帐内一片寂静,官员们彼此对视,不敢妄言。此时,一位年轻官员唐毅站出,拱手奏道:“陛下圣明!然臣以为,仅凭律令与监察官吏恐难长久,若要彻底改革,必须在北地建立一支忠诚于朝廷的地方力量,将豪族权力逐步削弱。”

张宇听后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唐毅沉声道:“若仅依赖官吏和监察队伍,豪族们迟早会找到办法反抗。臣提议,在北地设立由寒门子弟和农户中推选出的‘民卫团’,专职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协助朝廷监察。如此既能增加民众参与,又可平衡豪族势力。”

沈清言在一旁点头附议:“唐大人的提议甚合适。北地百姓深受豪族压迫,若能组织民卫团,将极大增强朝廷在地方的权威,同时培养出一支忠诚可靠的力量。”

张宇沉思片刻,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朕认同此策。立刻发布诏令,令各地推选出忠诚有担当的民卫团员,建立一支地方巡察队,日后逐步扩大规模。另,朕决定从北地寒门之中选拔一些才干之士,充实朝廷。”

沈清言立即着手落实这一决定。数日间,北地各地的县衙、乡里纷纷接到朝廷的诏令,开始推选民卫团成员。贫苦农民们得知朝廷的举措,纷纷踊跃报名,认为这不仅是得以为民服务的机会,也是一种能够抵抗豪族压迫的力量。很快,北地各地便组建起了一批民卫团。

张宇巡视各地,察看民卫团的运作情况。他亲自走访民间,与民众交谈,聆听他们对新政的看法。村中的百姓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张宇耐心的态度下逐渐放松,纷纷诉说生活中的困苦和对均田新政的期盼。

“陛下,新政让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地,朝廷的仁政实在让人心生感激!”一位农民激动地说,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感激。

张宇闻言,内心的坚定更添几分,他拍了拍农民的肩膀,微笑着道:“这是朕的责任,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你们也要努力耕作,不负这片土地的恩赐。”

然而,张宇心中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要真正打破豪族对土地的控制和对民众的压迫,他必须进一步巩固改革的根基。他下令,将此前忠于豪族的地方官员进行撤换,由一批年轻、忠诚的新派官员担任地方职务,负责监督民卫团和均田新政的实施。这一举措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支持,但也招来了豪族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