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烧陶器(2 / 2)

这话才让失落的人群眉开眼笑。

“首领,第一个陶器你亲自放吧?”鲁肃清问夏九歌。

“这是你的主场,我一个门外汉就不掺和了,我帮你生火差不多。”夏九歌连忙推脱。

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是鲁肃清擅长的,术业有专攻,可不能把烧窑搞砸了。

见夏九歌推脱,鲁肃清也不含糊,开始依次将陶器放入窑内依次摆好。

又将一些一些碎木炭放入陶器的缝隙中,将整个窑内塞满。

等放完后用夏九歌之前制作的红砖头封窑顶。

最顶部的红砖特地开了一个口子,将跟食堂申请的铁锅盛满海水放在窑的上头。

一群人看他这一系列操作有些茫然,不知道放一口锅干嘛。

最终还是王大力按耐不住问道,“烧陶还要配锅干啥?”

幸存者们也是一脸好奇。

闻言,鲁肃清也是耐心解释起来:

“我们烧的是土陶,温度一般在900℃与1200℃,如果温度太低会烧成低温陶不耐用。

而在升温的过程中,有几个阶段,烘烧阶段在三百℃之前陶坯需要掌握温度,目前陶器看起来虽然很干,实际上还有一些结合水,升温太快陶器容易破裂。

岛上没有测温的东西,前面三百℃我无法精准把握,水的沸点是100℃,当铁锅里的水烧开后就要给窑内通风排水气,这样烧出来的陶器不会破裂。”

听他讲完,所有人恍然大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以为烧陶原来就用柴火烧就行,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时候鲁肃清担心到时窑的温度太高不好操作也将鼓风机提前架好。

“那我点火了?”夏九歌见他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后问道。

“可以。”

烧陶夏九歌不会,但是点火太简单了,引燃火堆后火焰开始将木炭引燃,窑内温度很快升高。

正如鲁肃清所说,等铁锅内的水烧开后将锅拿走,开始通风排水汽,而他则是利用经验开始判断窑内温度是否可以进行到第二个升温阶段。

等到这个时候幸存者们早已散开都去忙自己的事,现场剩下的只有夏九歌跟鲁肃清一行人五个。

熊熊大火将窑顶封窑的砖窑直接烧得通红,泥巴做成的砖头就像是一块火红色铁块。

夏九歌靠近炉子添个柴火都被迎面而来热浪烫得暗暗咧嘴。

升温阶段,需要人工往窑内鼓风添加柴火,将温度不断提高,而这个过程起码要七个小时。

而窑鼓风机又不能太远,不然产生的风力根本不够给窑内增温。

五四人只能轮流去手动窑鼓风机,每次都搞得自己满头大汗。

连一号也被迫参与进来。

鲁肃清说好在这是小窑,如果是国内那种大窑,需要烧个三天三夜,一旦从点火开始都要有人24小时值守。

等到窑内温度冷却后才能休息。

听得夏九歌安安咋舌。

四个人轮流窑鼓风机,而鲁肃清则是把握温度。

“你这是怎么判断窑内温度的鲁先生?”

听到夏九歌这么问,鲁肃清呵呵一笑,“一个是看窑火的颜色,简单来说温度越高颜色越亮,一个是通过吐口水。”

“吐口水?”夏九歌一脸惊讶。

“这就是老师傅教的绝招了,他们通过窑身吐口水,等水分蒸发的时候观察小水珠跳动的动作,就能大概判断出窑内温度。”鲁肃清一本正经回答。

“我懂了,教我!”夏九歌两眼放光。

鲁肃清哈哈一笑应了下来,夏九歌好学的性子他很喜欢,有这份执着,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所成就。

如果在国内,他真的很想收这样的人做亲传弟子。

烧窑的工作,从白天烧到了晚上,连饭菜都是张易尘送过来的。

等烧完成后天色早已经暗下,鲁肃清看着正在冷却的陶窑,摇摇头说道:“太暗了不适合开窑,只能等明早,我们只能先回去休息。”

“那,明天见。”夏九歌向他挥挥手。

大半天的劳作,他也有点吃不消,回到屋内擦拭身体后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