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阳谋离间(1 / 2)

满堂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崖山海战的人,当时他们可以无所畏惧的支持赵昺,支持赵宋政权,为了支持赵宋政权,他们可以组织族人与蒙古人血战到底,为了支持赵宋政权,他们情愿抛家舍业,远渡重洋来到巴朗盖岛,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赵宋政权对他们加官进爵,封赏无数,但是为什么短短七年的时间,大家对于杨勇篡夺赵昺的皇位表现出的冷漠,实在是令人想不通。

杨勇控制了军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恐怕就像杨勇说的:蒙古灭宋是蛮夷僭越身份,妄图窃取华夏正统,蒙古灭宋是蛮夷政权首次攻灭华夏正统政权,掌权者是蒙古人,但是杨勇篡位,却是华夏政权中间一次改朝换代,属于汉人之间的事情,掌权者还是汉人,故而这些大臣反应平平,也许在他们看来,只要还是汉人执政,不管谁掌权,只要读的还是四书五经,遵循的还是孔孟之道,谁做皇帝都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家做了皇帝后,并没有带领华夏族走向汉唐那样一统华夏,蔑视四夷的盛世,相反,赵家建立宋朝后,不仅未能收付燕云十六州,连西南夷都打不过,还让交趾独立,更不要提遥远的西域了,现在更是被蒙古人打的丢失了中原之地,只能跑到蛮夷之地复国了。

而杨勇则有勇有谋,并且已经控制了大宋的朝政多年,杨勇称帝是早晚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三百年前,赵匡胤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上夺得的江山,三百年后,杨勇又从赵家的孤儿寡母手上夺走江山,似乎是一个轮回。

既然赵家的人不适合做皇帝,不能带领大家走向富强,而且是三百年之久都没能改变,那么换一家人做皇帝也未尝不可。

正所谓: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大宋的天也该变一变了。

众人将目光看向陆秀夫。

当初是张世杰和陆秀夫带领大家拥立赵昺为帝,并且东躲西藏,最后来到的大宋岛。

而现在张世杰已经去世多年,赵昺也已经死亡,就由陆秀夫给大家做一个决定吧,毕竟陆秀夫在民间的威望极高,如果陆秀夫支持杨勇称帝,那么大家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杨勇称帝。

只见陆秀夫站出来,向太后行礼道:“禀太后,皇上为阿罗约部落所害,微臣以为我们当务之急是替皇上报仇,至于册立新君,不管是从宗室里选择,还是选择德才兼备的杨太尉,都不能急于一时,大宋立国三百年,还没有皇上被刺杀的先例,而在我朝却发生了,简直是奇耻大辱,如果我们不给皇帝报仇,而是先立新君,反而会让部落及外国认为我大宋软弱无能,如此,将来我大宋何以在列邦立足,因此,微臣建议我们当用雷霆之势剿灭阿罗约部落,让阿罗约部落和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知道:我大宋虽然地处一隅,但是也不是好欺负的。”

杨太后听后,看向杨勇,毕竟杨勇现在才是大宋的实际统治者。

杨勇说道:“陆大人,我感觉先立新君与替先皇报仇并不矛盾,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大宋一天不选立新君,那么臣民就会没有主心骨,那些不臣之人就会蠢蠢欲动,而只有确定了新君,大宋的朝局稳定下来,我们才能集中兵力去攻打阿罗约部落。”

吴又玄、秦世昭及一众武官表示赞同。

陆秀夫不慌不忙的说道:“非也,攻打阿罗约部落,肯定会造成阿罗约部落巨大的伤亡,但是我们只会惩处首恶,其余的人还是要放的,毕竟都是大宋的臣民,如果先立新君,那么攻打阿罗约部落的旨意就会有新君发出,到时候阿罗约部落被平定,他们的臣民就将仇恨记在新君和新朝身上,会留下仇恨的种子,而如果在确立新君之前,以太后的名义,为先皇报仇,这样,被降服后的阿罗约部落就会把仇恨记在太后和先皇身上,等新君继位,再赦免阿罗约部落的残害先皇之罪,也赦免那些参与的部众,如此,新君在阿罗约部落中就会留下良好的口碑,他们对新朝也不会那么抵触,甚至是感恩戴德,攻打阿罗约部落,咱们要以雷霆手段,斩杀阿罗约部落有可能威胁未来新朝的人,必定是血雨腥风,既然先皇已逝,就让这残暴的恶名由先皇背吧,也算是先皇给大宋做的最后贡献,新皇登基,赦免阿罗约部落,则显示新皇宽仁之心,如此岂不是更好。”

一群文官听到陆秀夫如此说,纷纷附和。

杨勇迫于无奈,只得答应在给赵昺报仇后,再立新君。

杨勇也知道日久生变的道理,早早的接受太后的禅位诏书,早登大位,免得夜长梦多,但是既然代表众多文官的陆秀夫发话了,自己如果执意要先接受禅让再去攻打阿罗约部落,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在杨勇看来,现在大宋的军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唯一能够威胁自己夺权的陆秀夫也已经归顺,大宋三岛犹如囊中之物,登基称帝只是时间问题。

小主,

文天祥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与陆秀夫沟通,但是陆秀夫既然让先攻打阿罗约部落,一定是掌握了阿罗约部落的十万士兵了,如此,事情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

文天祥说道:“弑君之仇不共戴天,既然已经确定了攻打阿罗约部落为先皇报仇,那么我们就应该迅速行动,打阿罗约部落一个措手不及,阿罗约部落现在一定以为我们要先为先皇举办葬礼,确定完新皇帝后再去找他们报仇,甚至阿罗约部落想着我们大宋朝廷为此一定会发生内讧,我们应该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迅速出兵攻打阿罗约部落。”

秦世昭不知文天祥和陆秀夫早有约定,当文天祥说出兵攻打阿罗约部落时,秦世昭说道:“文大人说得对,兵贵神速,我们就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咱们慢慢吞吞的出兵,阿罗约部落知道咱们出兵的消息了,可能会拆除神州河上的铁索桥,如此,我大军要想进攻阿罗约部落,就得绕行绕行至神州河上游,路程也会多二百多里,如果阿罗约部落以逸待劳,偷袭战将会打成持久战。”

秦世昭看着杨勇说道:“杨大人,阿罗约部落的战斗力你是知道的,虽然战力不如官军,如果真的打成持久战,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恐对我方不利。”

杨勇自然是知道阿罗约部落的战斗力不俗,为了提升阿罗约部落的战斗力,刚开始只是小规模的向阿罗约部落输送武器,但是贩卖武器的高额利润,使得部下不断地列出各种训练损失,杨勇深知这些武器最后一定会落到阿罗约部落手里或者其他两个部落手里,但是为了拉拢部下,杨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曾想数年间,部下竟然向阿罗约部落输送了二十万套武器装备,使阿罗约部落的战斗力可以与官军一战。

杨勇赞成秦世昭的说法,因此说道:“既然陆大人、文大人都赞成先攻打阿罗约部落为先皇报仇,咱们就先出兵攻打阿罗约部落,就像秦将军说的,兵贵神速,如果攻打阿罗约部落,咱们就应该来一场偷袭战,争取速战速决。”

众多武将听到杨勇真的要攻打阿罗约部落,纷纷请战。

在他们看来,阿罗约部落还和七年前一样,拿着木棍冲锋陷阵,因此攻打阿罗约部落犹如砍瓜切菜,去攻打阿罗约部落就是去捡功劳的,根本不会有多大的困难,战争结束后,还能凭借功劳加官进爵。

杨勇自然知道攻打阿罗约部落非同儿戏,一旦进攻不利,打成持久战,自己的皇帝梦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杨勇最中意的人选自然是秦世昭,秦世昭做为自己的副将,跟随自己多年,杨勇对秦世昭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秦世昭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的,暗杀张世杰和刺杀赵昺都是在杨勇的授意下,由秦世昭带队完成的,秦世昭可以说是杨勇集团的二号人物。

正因为如此,杨勇打算让秦世昭领军出征,自己则坐镇神州城大后方,以防后方生变。

陆秀夫自然也知道杨勇会派出秦世昭出征,因此说道:“出征阿罗约事关重大,我建议咱们休息一刻钟再做决定。”

杨勇也有此意,他也想与秦世昭和吴又玄商量一下此事。

文天祥也想趁着休会的功夫与陆秀夫沟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