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矛头对准太监(2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1715 字 1个月前

“孤知道你不畏惧。放心,山海关民变的消息他们知道了,申、王二位又快入京了,他们坐不住的。谁让他们并不知道孤能看得这么透、想得这么深呢?”

“一饮一啄,皆是天定。殿下幽居深宫,据传素来柔懦,谁能想到呢?其后变化,臣佐使因势而变,当不会有什么大变故了。”田乐笑了起来,“那臣便先告退。”

田乐行礼离开,朱常洛送到了殿外。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朱常洛长舒了一口气。

“万化,思恭,大司马说的那些勇将、贤臣,你们先着手拿出更详细的履历来。”

“奴婢遵命。”

“午后,再宣户部尚书陈蕖。”

大明皇太子完成册立大典后,立刻进入勤勉了解国事的节奏。

从九月二日开始,每个上午、下午都有一部尚书被召对。

而礼部则是如今仅有的右侍郎朱国祚被宣召。

吏部针对礼部尚书之位的廷推总是缺员,那就不能直接举办。

后面还有都察院和六科都给事中呢!

虽然给了更多的时间来私下里交流,“拉票”。但时间一天天拖过去,申时行和王锡爵离北京可是越来越近了。

从苏州到北京,路途上主要都是坐船,不算颠簸。

那么两位老首辅纵然年纪大了,每天也可以尽量多赶点路。

这段时间里,山海关民变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

萧大亨这等重臣却听说了另一件事:田乐的儿子田尔耕被调到了锦衣中所。

锦衣卫中除了北、南两大镇抚司,还有许多千户所。其中前、后、中、左、右五个所是最开始的五个千户所,但锦衣卫作为特殊存在,后来又增设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后后、驯象、马军等千户所。

几经演变,如今的锦衣中所下面都是銮舆司、扇手司、擎盖司等礼仪性工作。

田尔耕被调过去任銮舆司实授百户,一下子升了两级倒不算什么,关键是离将来的天子多近?

沈一贯一边想着申时行、王锡爵越来越近而廷推仍不能举行,一边想着被嗣君推翻重来的诏书和其中对张居正的隐晦表态、对田乐的恩荣,终于耐不住做了一番布置。

今天京城里有两个地方很热闹。

一处是都察院内。

一处是位置相对独立、位于承天门西边的刑部门口,今天是曹学程稍加调养之后终于出狱的日子。

田乐也到了刑部门口,在一些官员和士子的簇拥下迎接曹学程出狱。

曹学程的次子曹正儒对着田乐连行大礼:“若非大司马首倡,家父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天日。”

田乐连忙将他扶起:“此诸公共倡,太子殿下怜你一片孝心,陛下开恩。”

他虽然并不居功,但此前太子恭代皇帝开燕朝,田乐率先提到曹学程却是不能被抹灭的。

这话说完,许多官员和士子称颂得最多的仍旧是太子和田乐。

等萧大亨带着人将已经瘦脱形的曹学程搀扶出来,刑部外面街上顿时响起一片嚎哭声。

半是因他终于免罪而喜悦,半是因他受这牢狱之苦而哀痛。

“田公亲来,怎不让人通传一下?”萧大亨心情复杂地与他见礼。

“难以推脱,只好同来相迎一番,也让朝野知道此后更有君恩。”田乐摇了摇头,“部务繁忙,我这便回部衙了,何必叨扰?”

“还没恭喜大司马,令郎此后随驾左右,前途无量。”

“惭愧。我百般推辞,恐怕弹章立至。”田乐苦笑一声,“殿下却执意如此,实在不知为何。眼下朝堂诸公一心,大典挨次将行,殿下却颇为着意官兵忠心,大司寇也要记着这事。”

萧大亨心中一震,居然对自己明说嗣君担忧兵权问题。

现在又没有大位不稳的迹象,难道田乐想暗示自己什么?

田乐就此告辞离开了,萧大亨细细琢磨之后却脸色一变。

“你去,把谢主事喊来!”

在刑部官厅上,萧大亨走来走去。

酝酿了几日的群起弹劾外派太监,不知已经发展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