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入承帝位路五(1 / 2)

柴荣登基

显德元年(954年)的正月,大周的天空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郭威,这位曾经的英勇皇帝,此刻却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皇宫内,太医们忙前忙后,却只能无力地看着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君主日渐衰弱。

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柴荣,这位始终坚守忠诚,对郭威满怀敬意的臣子,被朝廷紧急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的重职,并受命统管内外兵马事务,肩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他深知,这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更是对他忠诚的深厚信任。

然而,柴荣心中的忧虑远超过了这份荣誉带来的喜悦。他清楚,郭威的病情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每一次的呼吸都显得那么艰难,每一次的醒来都如同奇迹。他明白,郭威的康复之路已经遥不可及,但他仍然选择坚守在床前,日夜不离。

柴荣细心照料着郭威的起居饮食,亲手熬制汤药,确保每一口都温暖而适宜。他轻轻擦拭着郭威的额头,用柔和的语调讲述着朝廷的近况,希望能为郭威带来一丝慰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也展现了一个臣子对君主的深深敬仰与关怀。

郭威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但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对柴荣(日后的周世宗)嘱咐道:“我恐怕是不行了,你要尽快为我修建陵墓,不要让我的灵柩在宫中停留太久。陵墓一定要简朴,不要惊扰百姓,也不要浪费太多的工匠和财物。不要派宫人守陵,更不用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足够了。安葬后,你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免去他们的徭役,让他们为我守护陵墓。在陵墓前,你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上几句话,就说我生平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郭威的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直视着年轻的晋王荣,也就是他的继承人柴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想把所有的智慧与经验都融入这简短的几句话中。

“我西征之时,目睹了唐朝的衰败与沧桑。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唐朝帝王陵墓,被贪婪之人发掘、盗窃,满目疮痍。我亲眼看到那十八座陵寝,因为陵墓里藏有太多的金银财宝,而遭受了如此的厄运。”郭威的声音中充满了沉重与惋惜。

“然而,汉文帝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一生节俭,连陵墓都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正因为他的简朴,他的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郭威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你,柴荣,我的继承人,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些。每年寒食节,你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但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那么在京城里遥祭我也可以接受。但是,你一定要记住我给你的嘱托。”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坚定和决绝,仿佛要将自己的意志深深地烙印在柴荣的心中。

“在河府、魏府,你要各葬一副剑甲,这是我希望你能够铭记武者的精神,保家卫国,永不退缩。在澶州,你要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这是我希望你能够继承我作为君主的威严与智慧。而在东京,你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是我希望你能够心怀天下,以仁治国。”

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柴荣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四件东西,代表着我的一生。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柴荣啊,你要明白,我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让国家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柴荣重重地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义父的教诲。他深知这些话的分量,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

郭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柴荣的期望与嘱托,他希望他的继承人能够记住这些,将他的智慧与经验传承下去,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郭威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间的壁垒,直视到国家的未来。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沉甸甸的石头,落地有声。在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深深忧虑,他担忧国家的安危,忧虑百姓的疾苦。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和决心。他的话语中,也表达了对后世的期望。他希望后世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国家的未来,郭威决定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他知道,柴荣是一个有才华、有胆识的年轻人,他有能力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封赏群臣的同时,郭威特意提到了两位他极为看重的人才——范质和王溥。

“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郭威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两位人才的赞赏和认可。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的支撑。如今,范质和王溥并列为宰相,他们将共同辅佐柴荣,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

小主,

郭威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太久,但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尤其是对于后继之君柴荣的关心更是溢于言表。他希望柴荣能够得到最好的辅佐,让国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因此,当他提到范质和王溥时,语气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郭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世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在柴荣和范质、王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国家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他,也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去追寻那片属于他的宁静和安详。

郭威的这番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人才的重视,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方人才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在他的心中,范质和王溥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晚(壬辰日),郭威在汴京宫中的滋德殿离世,享年五十一岁。他的离世,让整个大周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四月乙巳日(5月6日),郭威被葬于嵩陵,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他的陵墓正如他生前所愿,简朴而庄重,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这位伟大君主的传奇一生。

春寒尚未消退,冰冷的空气中还弥漫着冬天的气息,仿佛连大地都在为即将发生的大事而颤抖。在这样的时节,一代雄主,伟大的帝王郭威,在多年的辛勤治理与征战后,他的生命终究无法抵抗岁月的侵蚀,逐渐走向了尽头。他的离世,对于整个王朝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如同山崩地裂,震撼着每一个臣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