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问题交给莫燃(2 / 2)

“128GB闪存颗粒大概还有40万颗库存,256GB还有20万颗。”

差得远!

李智皱了皱眉头,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

一直以来“TF内存卡”生产部门都以64GB为主,128GB和256GB备货本就很少。

再加上前段时间“惊鸿系列”紧急扩产消耗了大量的库存,现在又改用了32层“3D-NAND”闪存颗粒,传统“2D闪存颗粒”就更没有库存了。

剩下的这几十万颗,还是为“网易严选”准备的。

李智越发感觉棘手,库存明显不够,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看现在能不能趁价格没上涨之前囤一笔。

不说一次性囤1000万颗,能囤个500万颗这笔订单也能成!

不过,500万颗……

现在128GB、256GB闪存颗粒的出厂价格大概是130元和270元,一次性囤500万颗,算下来也至少是10亿以上。

10亿,这对现在资金本就吃紧的黄河存储来说,压力太大了!

“不管了,先问问再说!”

李智没再纠结,虽然已经感觉到和“闪迪”竞争的困难,但他内心深处还是不想这么轻易的放弃小米的订单。

没一会,负责“闪存颗粒”采购业务的老陈来到办公室。

他没啰嗦,直接说道:

“老陈,现在厂里急需采购一批‘128GB’和‘256GB’的闪存颗粒,现货,大概数量要500万颗,你赶紧联系一下‘海力士’那边,看能不能供上。”

老陈也算是“黄河存储”的老员工了。

听到要一次性采购500万颗时心里暗自惊讶,不过他还是忍住没有多问,立即开始联系海力士销售部门。

大约半小时后,老陈满脸严肃的再次走进办公室。

一开口,果然不是好消息。

“李总,‘海力士’那边已经回复了,他们说目前‘闪存颗粒’的销售订单已经全满了,短时间内没办法给我们提供500万颗‘闪存颗粒’。”

“不过……看在我们之前合作关系不错的份上,答应可以挤出100万颗先供给我们应急。”

“只卖100万颗?!”

李智目光一凝,随即看向老陈。

两人四目相对,没等老陈说话,李智心里一下全都明白了。

作为在芯片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也经历了好几次原材料涨价周期,所谓“挤出100万颗应急”背后大概率是“海力士”这些厂商在主动限制出货量。

产能紧缺是真的,但囤货惜售,借机推动涨价也是真的!

这就是资本。

一旁的老陈显然也察觉到了异常。

他开口道:

“李总,之前我们当次采购的数量也就几十万颗,所以海力士那边并没有为难我们。”

“这次一下采购500万颗,甚至连和我们联络的业务经理也吓了一跳。”

“而且,刚才他还私下给我透露了一个消息,‘海力士’大概下周便会全面停止接收销售订单,具体恢复时间不定。”

“我预计,这应该是在为涨价做准备了。”

这话一出,李智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破灭,他有想过要涨价,但没想过这么快就来了!

这样一来,原本打算囤一批“闪存颗粒”的计划彻底落空;

同时,也意味着“黄河存储”根本没办法匹配“闪迪”的报价单,要和小米说拜拜了!

“闪迪的报价,好狠啊!”

李智彻底感受到“闪迪”带来的绝望,心气一下泄了下来。

闪迪能报出“半年保价条款”,那是因为闪迪家大业大,1000万颗闪存颗粒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闪迪自己还能生产“闪存颗粒”,即便外面闪存颗粒涨价,但他们的成本并没有太大变化……

而“黄河存储”呢?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嗯?

想到这里,李智忽然愣了一下,脑海灵光一闪。

不对。

闪迪能自己生产“闪存颗粒”,“黄河存储”也可以生产32层“3D-NAND”闪存颗粒啊!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闪存颗粒”不停涨价,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产能不足,生产“闪存颗粒”所需的晶圆并没有涨价。

也就是说,生产一颗“闪存颗粒”的成本并没有太大波动。

李智没记错的话,“黄河存储”的“3D-NAND”闪存颗粒因为良品率的原因,128GB闪存颗粒生产成本大约为132元,也就和现在传统的“闪存颗粒”售价几乎一样!

想到这里,李智原本泄下的气一下又回来了。

传统的“闪存颗粒”确实在不停涨价,但要是能将“黄河存储”自主生产的“3D-NAND”闪存颗粒给小米用,所有的成本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3D-NAND”生产部门提供132元的闪存颗粒,“TF内存卡”生产部门制造155元成本的小米TF内存卡。

最终每块售价175元,500万张,每张利润20元,净利润——1亿元!

256GB每块售价345元,300万张,每张利润40元,净利润——1.2亿元!

再加上一部分64G和512GB的订单,这总利润怎么都能上3亿了!

想着想着,李智心跳开始加速,现在最重要的问题竟然变成了莫燃莫总同不同意将“3D-NAND”闪存颗粒给小米TF内存卡用!

一切的问题,竟然又回到了莫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