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人工耳蜗(2 / 2)

【尊敬的宿主,恭喜您完成隐藏任务,请及时进入系统查看任务奖励。】

“哦?竟然完成隐藏任务了?”

突如其来的提示音让莫燃有些猝不及防,随即很快反应过来,进入系统。

【叮……!】

【恭喜宿主完成隐藏任务‘人民的好口碑’——发布第一款‘医疗器械产品’就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根据好评度监测发放奖励:恭喜宿主获得‘优秀(A级)’礼包一个,限定‘医疗器械’行业。】

【是否现在打开礼包?】

莫燃微微一愣,没想到隐藏任务奖励居然是一个A级礼包。

虽然限定了医疗器械行业,但A级可是全球一流的技术啊!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

根据任务提示,第一款医疗器械就要达成广泛好评……要不是“白泽彩超机”上增加了“AI诊断助手”,要不是恰好被电视台曝光了,这任务恐怕也完不成!

“行了,打开吧!”

【叮……!】

【恭喜您获得任务奖励:高性能仿生人工耳蜗(内含芯片)生产图纸,品质:优秀(A级),可下载。】

人工耳蜗?!

莫燃略显错愕地看着眼前的“人工耳蜗”生产图纸,随即不由一阵苦笑。

“看来,系统还真是希望自己在医疗器械设备上继续走下去了啊!”

对于人工耳蜗,莫燃通过媒体也算略有了解。

前段时间就有新闻媒体报道过,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戴在头上的人工耳蜗不慎在地铁站遗失,经过警方连续几天的排查,发现这枚耳蜗挂在另一名乘客的书包上被带走。

遗憾的是,这名乘客在出站时将人工耳蜗误弃街边垃圾桶,随后又被清运,无法找回。

如果重新购买人工耳蜗,国产需要8-10万元左右,进口耳蜗则需要15-30万左右,这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那时候网络上就有网友发出灵魂提问,我们的国产企业能不能把价格价格打下来。

后来莫燃还特意了解过。

实际上8-10万元,15-25万元,这还只是“外置耳蜗”的设备费用。

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内部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小巧方便,吸附在后脑勺,有语言处理器、麦克风和传输装置。

而内部装置则是安装在大脑内,有“接收装置”和“电极系统”,当外部装置将声音转换成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后,内部的“电极系统”便会直接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内部装置因为植入在大脑里,价格同样不菲,国产需要5-8万元,进口则是10-20万。

再加上手术费用、后期设备维护、患者训练费用等等,即便是安装国产的“人工耳蜗”实际费用也达到了20万,进口的更是高达40-50万。

而最让人难过的是,

目前国产人工耳蜗确实在技术上不如进口品牌,因为人工耳蜗涉及到硬件、软件、解码、电信号、人体植入材料等等各个领域,国内的厂商普遍研发实力不够,经常出现安装后效果不好、植入排异等的情况,患者不仅花了钱效果还不尽人意。

这也让更多的聋哑人选择安装进口耳蜗。

莫燃微微呼出一口气。

尼采确实可以试一试,不过,相对于“彩超机”,人工耳蜗的研发投入和推广难度那就更大了,毕竟这是植入人体脑袋的东西,医生也好、患者也好,有几个人在开始的时候敢尝试?!

同时,人工耳蜗的市场前景也确实不大,注定利润也不会太多!

“真有必要趟这趟浑水?!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

“罢了!既然都得到了‘A级图纸’,如果能帮到国内的残疾人同胞们得到更好的耳蜗装置,能把价格打下来,也算是尼采的社会价值了。”

思索片刻后,莫燃最终还是将生产图纸下载下来。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看吧。

下载完生产图纸,他刚想退出系统,就在这时,系统再次传来提示音。

【叮……!】

【恭喜宿主成功激活‘人工耳蜗’任务——‘听见温柔的声音’。】

【任务说明:人工耳蜗是听障人士最后实现听力的方式,也是其能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的唯一方式。】

【检测到宿主国家大约有2000万听障人士,很大部分都没有安装人工耳蜗或者其他听力设备,一直处于失聪状态。】

【任务内容:让1000名听障人士安装人工耳蜗,听到‘温柔的声音’!】

【任务奖励:该任务为‘公益任务’,会根据宿主耳蜗售价、产品质量、受益人数等综合评定,评分越高,奖励越高。】

【备注:最低为B级礼包,最高可获得S级礼包!】

“S级礼包?!”

莫燃一怔,这一两年来,他可还从未见过S级礼包。

他急忙问系统:

“S级礼包大概是什么水平?”

【超越当前时间线5年后的A级品质技术;比如2019年完成任务,可获得2024年才出现技术。】

“产品质量、受益人数都可以理解,那耳蜗售价是便宜越好?评分越高?”

【没错,因为是‘公益任务’,所以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防止作弊,最低售价不能超过成本价。】

“不超过成本价,那还好。”

莫燃接受任务,看来现在想不研发耳蜗都不可能了!

退出系统,莫燃很快喊来了王富贵。

当然,人工耳蜗和彩超机相比,在技术难度、风险性上更加复杂,他不着急让王富贵就着手开始研究人工耳蜗,

而是先让老王了解一下人工耳蜗以及整个助听器行业的现状。

弄完这些,莫燃松了口气,而就在这时,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传来。

“3D-NAND”闪存颗粒那边有消息了。

不,

准确的说,是三星、闪迪为首的“存储芯片”企业有消息了。

……

PS:早一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