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挫敌之议(1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1465 字 6个月前

第211章 挫敌之议

盖因曹操恶名远扬,刘琮上位缺乏合法性;刘备具有仁义之名,刘琦乃刘表生前正式确认的继承人。

王凯、张存、习祯、韩冉等州府二十几名属官士人因鄙夷刘琮、蔡瑁等人行迹,弃官出城投靠二刘;樊城数千百姓畏曹操之兵势,试图投靠刘备随之南下。

有了开头就有了后续,在刘备选择接纳樊城百姓开始,襄阳城外乡野的士民出于畏惧战乱,又有心念刘备仁义,或又因为刘琦乃荆州的正统之主的缘故,随军南下者不少。

为让百姓先行撤退,刘备只得率军下船,上岸步行。而这上岸步行,导致跟随的百姓越来越多,民达数万之众。

如中庐县令向朗知曹军南下,作为马良的好友,也与刘备接触过,遂弃官跟随刘备南下。作为牧民之官尚且如此,中庐县百姓见之,随刘备南下之众亦是不少。

数万之众,大小车数百辆,挑担背包者成千上万人。民众甚多,又有大量行李携带跟随,已非二百艘大小船只可以装得下。无奈之下,船于汉水上行驶,刘备携民率军于汉水河畔行军。

南下而走,刘备且特意路过刘表墓前,以为拜祭刘表。

刘表病重多时,陵墓早早就开始修缮,在他病故后的二三天,刘琮着急上位,又担忧尸体腐坏,刘琮、蔡瑁等人将其匆匆下葬。

作为执掌数百万生灵的诸侯,刘表之墓并不算小,临山丘而建,坟高数丈,汉白玉制成的墓碑上刻‘汉车骑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刘景升’等字样。虽是盛夏时节,但坟墓周围却甚感悲凉。

刘备伫立于刘表墓前,寡有流泪的他,顿感一股莫名的悲伤之感涌上心头,不禁流下热泪,说道:“呜呼哀哉!景升兄恩威吴楚,为汉室镇南,今不幸弃世,痛煞备也!”

说着,刘备朝刘表碑陵拱手,哀切说道:“弟备无德无才,有负兄之嘱托。让那蒯越、蔡瑁挟仲璜归降曹操,难保兄之基业,备今见兄长,已是羞愧。今斗胆望求兄长英灵,垂救荆襄之民,助备败曹,以兴垂危之汉室。”

鲁肃趁机递过巾帕让刘备擦拭泪水,说道:“望主公节哀顺变,今大敌当前,又有数万百姓相随,当需早议军事。”

刘备红着眼眸,用巾帕擦拭泪水,点头应道。

或许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过于描写刘备仁,又常写其哭泣,让后人多有误解刘备,以为其近似伪君子之虚。

但出自幽燕的刘备岂是如此作风之人,爱憎分明,心存善念,始终是他的写照。唯有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十几年的颠簸流离,让他蜕变成为枭雄,知晓了如何取舍。然即便成为枭雄的刘备,却也无法做到像曹操那般,视百姓如草芥。

缓了缓情感,刘备醒了下鼻子,问道:“子敬,今曹军兵马已至何处?我军所携百姓数目如何?”

鲁肃沉吟少许,拱手说道:“据留后斥候探查,曹军大将徐晃率先锋骑兵已入屯樊城,且蔡瑁遣人接应徐晃。张辽、曹纯率精锐骑卒于后,不日即至樊城。”

“肃与张处仁、向巨达等人核查百姓数目,随主公南下百姓约有八万余众,近九万民。乘船至夏口者,约两三万人,多是老弱妇孺,携带车辆行李。今随军南行者,虽多是年轻男女,但我军也仅能日行二十余里左右。曹军精骑若日夜疾驰,必能追上我军。”

刘备手挽缰绳,翻身上马,问道:“子敬可有高见教我?”

在刘备眼中自己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而鲁肃在大战略层次的能力,可比霍峻、诸葛亮等人,由于霍、葛二人各有重任,几乎难以亲离江左,因而他长期将鲁肃带在身边,以为参谋军务。

鲁肃捋着胡须,说道:“曹操得襄阳已成定局,其率数十万大军南下,饮马江水,兵临荆楚。故主公当退据夏口,起江左兵马,据江汉以抗曹操。”

“故而观之当下,我军行进缓慢,曹军精骑追之,恐遭兵败,除非能于此击败曹军追兵,挫其锋芒。及鄱阳水师至,舟舸接应之下,军民皆可安。”

刘备手挽缰绳,担忧说道:“昔曹军初下南方,吴楚合兵方将其逼退。今曹操已率北方之众而临荆楚,蔡、蒯二贼挟刘琮归降曹操。曹操得江汉兵马,兵锋渐盛,威临荆南,兵指吴楚。”

“某恐伯玮见荆州不可保,念江左寡兵难御北方,又受小人谗言,举江左兵马归降曹操。届时我军退守夏口,当退无可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