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面临的最大挑战(2 / 2)

关于采矿飞船的具体需求,韶叶子列出了一长串:

首先要保证高效挖掘;同时还得拥有极高耐久性以适应多种恶劣状况;

此外还需装载能力强大和快速航行功能。

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旅途耗时增加收益。

更为关键地是,必须能够大规模量产才行。

这么庞大的要求发出去之后,整个科学院的人都感到头痛不已。

连韶叶子自己也被迫亲自介入这项工作。

“这样的标准不用超限技术可能实现么?”刘琛看着各项参数忧心忡忡地说。

韶叶子点点头回答:“按理说,这是处于一级文明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这将是自建立月球基地以来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此次任务不仅是挑战,也是对现有技术水平一次检验。

即使理论可行的技术,韶叶子也不打算直接套用资料库中的成果。

这一点让阿尔沃克感到高兴。

一旦成功完成这个项目,目前根基尚不扎实的科技架构必将跃升至新高度。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个庞大专业团队通力协作。

因此科学院组建了一个接近一万名研究人员的小组,专门致力于采矿飞船的设计研究。功能体系和反应堆设计被任文诗接管了。

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高能领域的天赋越来越突出。

在韶叶子看来,如果任文诗专心钻研一项的话,她在高能方面的成就很快就能超过他。

刘琛带领一个小组去解决舰船材料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在高温、低温、高压、高腐蚀性和高辐射环境中表现良好的材料。

徐在国这个科学院院长也没闲着。

他带着一部分人对发动机进行优化,将现有的技术结合起来。

目的是做出一款高性能、体积小、推力大的推进器。

韶叶子则开始研究起了采矿设备。

这种大型的采矿装备如果采用机械性质是极不合算的,会受到各种限制。

韶叶子曾经研发过一种根据可约束量子扩散场制作的采矿头。

那种采矿头已经在地球上的许多采矿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次,韶叶子打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它能够适用于各种液体、气体和固体资源的采集。

提升效率,增强稳定性。

科学院长这边为了采矿船忙得不亦乐乎。

而火星上第一批移民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由于载人运输船项目还没有完成,太空飞机飞行速度太慢也不适合大量人口的转移,前几批移民就由雏鹰号和工蚁号负责运送。

虽然雏鹰号原本设计只承载七百人,但如果硬要塞,最多可以挤下三万多人,不过那样做无法保证所有人的生存需要。

好在雏鹰号航行速度快,两艘飞船各自载了三千人。

还有大量的模块化装备一同前往,并最终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

星舰的关键部件全部由物质合成器制造而成,消耗了许多宝贵资源。

但从出发到降落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