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2 / 2)

确定吴启的心神已经随着词句的深入而完全被牵扯起来后,苏清和这才重新看向了他。

一脸微笑的最后念诵道:“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尽管他们正走在前往清河郡城的路上,让吴启在这里归去,似乎是在劝说吴启返回九江郡。

可实际上,‘归去’两个字完全能够从正反两个不同的方向去进行理解,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唯心用法,关键不在于词的内容,关键在于吴启是怎么想的!

苏清和一路沉默饮酒,看起来仿佛情绪低沉,实际上只是在思考应该拿前一世里背过的那些诗词中的哪一首来吴启面前显圣而已。

前一世里能够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代的诗词,不说首首精品吧,起码绝大部分都称得上是千古名篇。

之所以用‘绝大部分’这样的形容词谨慎描述,主要是因为某诗词界GOAT、诗词界最长的河,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

更牛的是,这四万多首诗里,除了一首不确定是否真为他所作的诗以外,其余没有任何一首需要学习背诵!

不得不说,能烂的这般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着实也是一种本事。

总之,苏清和将自己还记得的那些诗词,大体上于脑海中过了一遍后,最终选择了苏轼所创作的这首定风波。

他发现在成为修士之后,脑子似乎也清明了许多,前一世里许多原本已经模糊的记忆,都随着成为修士后而变得无比清晰。

否则让一个步入了社会的底层社畜去回忆当初上学时背诵过的那些古诗词,除非是印象特别深刻的,不然很难一字不落的全部回想起来。

而选择这首词的原因也很简单。

吴启表现出来的那种对诗词的喜好,让苏清和确定这是继续拉近彼此之间关系的一条捷径。

再加上关于朝堂的话题过于危险,哪怕诗词歌赋需要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搞大了容易露馅,可相比于敏感的朝堂政治,还是风月之事更加安全。

对于一名听起来似乎胸中有抱负,却受困于身份、难以施展的藩王来讲,定风波将是绝杀!

果然,就像苏清和所猜测的那样,当定风波全部念完,吴启整个人立时出现了明显的情绪起伏!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

轰隆!

吴启忍不住重复念诵的同时,只觉有雷鸣在心头响彻。

他本能的从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始,将整首词全部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体会着词意中令人心折的宠辱不惊,望着来时刚刚走过的路,一时间仿佛念头通达了许多。

就这么看了不知道多久,直到后面崔氏一行人和整个‘瑞云班’都一起停到了山坡上,吴启这才收回了目光。

气质似乎隐有变化,吴启的脸上浮现着简单真诚的笑容,态度亲热的搂住了苏清和的肩膀,继续前行的同时,开口问道:“先生,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可有填曲?”

苏清和沉吟道:“词牌……叫定风波,没有曲。王爷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谱曲。”

“定风波……好……好一个定风波!”

吴启双眼发亮,接着说道:“本王虽然也会谱曲,但这首词,本王可谱不了。强行去谱,只会丢人现眼。等到了清河郡城再说吧,崔氏里人杰辈出,说不准就能找到可以谱出合适曲子的人来。若连崔氏也谱不好,那本王就带着这首词入神都!到神都里去找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