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刚到的时候,河雨柱每餐可能连吃二掺或者三掺面粉做的馒头都是一种奢侈。
所谓二掺就是粗粮面和精粮面各一半混在一起,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条件好的人家,粗粮会相对较少,大多是精粮为主;而在大多数家庭中,粗粮占据了主流,精粮仅少量配搭。
对于经济更为拮据的家庭,精粮更如同装饰一般不可或缺。
同样的三掺馒头中,会混入玉米面、黄豆面、白面甚至红薯面等各种成分。
中国人总倾向于混合各种食材充饥,先求饱腹,再顾及其他味觉享受。
而今河雨柱忆起初到时的粗糙滋味,不禁喉头发痒。
当初河家尽管不算贫困,河大清一个月能赚六七百万,供养一家三人本应宽裕。
但河雨柱主要还是住在峨眉饭店,难得回家时也能饱尝白面馒头。
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曾一度捉襟见肘。
尽管河大清每月都能挣许多钱,但他却不清楚钱到底花哪去了。
身为本体,河雨柱从未敢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 那样提出管理家庭财务的主张,尤其是河雨柱。
直到刘萍嫁进河家,他们的境况才逐渐好转。
对两兄妹,刘萍毫不吝啬,好的吃食、新衣常先让他们挑选。
反而是蛋蛋,经常穿着雨水小时候留下的旧衣服。
刚开始挣钱后,河雨柱每月会给刘萍和河大清十万,但河大清并不满意那时的传统观念认为,除非儿女成婚,子女每月的收入除了生活费以外,其余都会交付父母掌管。
河雨柱灵魂来自未来,对他而言这观点并不合适。
这也反映出他与秦淮茹类似的观念:手里的钱少就意味着没安全感。
然而,刘萍对此表现得大气豁达,她一分没动用过河雨柱给予的生活费。
反观河大清,此刻他口袋里最多的钞票也就只有五块钱(即五毛)。
这还是因为刘萍怕他偶尔买不起烟,才留了些零花钱。
即使这样,河大清对他的日子依然感到满意,并引以为傲,这是熟悉人眼中都颇为羡慕的生活。
尽管人们常戏言河大清愚笨,但他有个优秀的儿子和媳妇——这当然是指河雨柱。
对此,刘萍从不恼火,哪怕是在公开场合夸赞河雨柱,她也会毫不避讳地接过话题继续称赞。
说白了,我那大儿子就是优秀出色,惹你们羡慕嫉妒。
刘萍明白,虽然雨水和她的感情已接近母女般的深厚,但无论刘萍怎么善待他,河雨柱始终不会把她当作亲妈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