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轻骑快马至寿阳(1 / 2)

秦时颂乔松 毛豆佐酒 1734 字 1个月前

韩非并未在陇西郡过多停歇,待拿到乔松亲书后,便与紫女一同急忙奔赴咸阳城。然而于乔松而言,二人此番前来仅如一段小小插曲般微不足道。待他们离去后,乔松旋即再度投入忙碌纷杂的政务之中。

在乔松及一众幕僚,以及当地官员的齐心协力之下,陇右、北地二郡所遭受灾患尚未演变至极为严峻之境。

实则秦国素有关中富庶之实,且占据巴蜀汉中等富饶之地,北地与陇右两地之灾情对秦国而言并非重大难题。

然列国却借机趁火打劫,企图以今岁秦国运势不佳为由扰乱民心。

故待局势稍稳,将水搅浑,并将谣言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之后,北地、陇右两地实则已无甚变故可言。

值此时机,乔松手底下的星宿阁亦开始发力,清剿此前散布流言之人。

此谓之……秋后算账!

……

人一旦忙起来,时间就过得非常快,转眼间时节便逐步迈入深秋时分。

北地和陇右两地的灾情彻底得到了解决,受灾的民众劳作了大半年,从官府那里得到了足够的粮食,在本地官员的带领下开始返回故乡准备过冬。

等到来年开春,将种子播下去,便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将兴修水利的事情交代好郑国,并与郡守李崇打好招呼之后,乔松便离开了陇右郡,乘着秋风前往王翦的伐赵大军。

此次伐赵大军分三路,一路由王翦率领,一路由羌瘣率领,最后一路则由杨端和率领。

乔松此行,便是前往王翦大营。

……

根据乔松所知,因为马上就要入冬了,王翦大军并未继续向前推进,而是率军进入了相对安全的太原郡,在寿阳扎营。

从陇右出发,乔松带着一队人马日夜兼程地赶往太原郡。越靠近目的地,天气越发寒冷起来。寒风呼啸着吹过大地,似乎要将一切都冻结。

寿阳城位于恒山脚下,太行山畔,地处潇河的中上游地区。这里地势西北和北部偏高,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

正因如此,王翦将军率领的大军选择在寿阳北部安营扎寨。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占据高处,俯瞰下方,有效地防范敌人可能发动的偷袭。

虽然太原郡此时已归入秦国版图,但王翦向来行事小心谨慎,所以才会精心挑选这个易守难攻之地作为营地。

还没走到近处,乔松等人就远远地碰到了秦军派出的斥候。这些斥候训练有素,警惕性极高,立刻拦住了乔松他们的去路。

直到乔松一行人出示了相关的身份证明后,斥候们才放行,并引领他们朝着秦军大营前进。

一路上风驰电掣,刺骨的冷风如刀割般扑面而来,让人几乎无法睁开双眼。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严寒之中,眼前突然浮现出一片绵延不绝的大寨。

那座大寨气势恢宏,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高达数丈的寨门上,一面巨大的黑色秦字大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秦军的威严与雄壮。

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大地,斥候敏捷地从马背一侧取出两支鲜艳的旗帜,高高举起并迅速舞动起来,打出一系列复杂而神秘的旗语信号。

自从无色透明玻璃问世以来,这种先进技术使得千里镜得到广泛应用,并大规模普及到各个重要据点。每个关键位置都设有携带千里镜的观察者,以便及时传递信息和做出应对决策。前方的寨门上方自然也不会缺少这样的配置。

没过多久,寨门上的守军注意到了斥候发出的旗语,并以相同方式回应示意。

乔松微微眯起双眼,极目远眺,目光穿越层层迷雾,落在远方那座庞大的营寨之上。这座营寨规模宏大,绵延足有数里之长,宽度更是难以估量。其一侧紧挨着波涛汹涌的潇河,为守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

经过一番仔细端详后,乔松内心不禁涌起钦佩之情:王翦果真不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唯一一个灭国灭到手软的的大将,营地的选址布局简直是精妙绝伦,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想来,任何企图攻击此大寨的敌军恐哪怕是拼尽全力,把牙都咬崩了都无济于事。

正当乔松沉浸在对王翦军事才能的赞赏之时,身旁传来曹参轻声提醒:“君上,咱们可以进去了。”

乔松恍然回过神来,轻点下头表示明白。

一行人策马朝着大寨中而去,千余米的距离转瞬即至,很快便穿过了营寨大门,正式进入了这支大军的驻地之中。

经过重重查验,一行人才抵达了中军大帐所在的位置。

他们刚靠近大帐,王翦便率领着军中将领出来相迎。

“末将王翦,拜见北地君!”

王翦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即使是这冷冽的寒风都无法将其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