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并不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李裕齐。”姬无盐摇摇头,“殿下当局者迷了……如今的皇室,成年的皇子早已羽翼丰满到可以取而代之,陛下却是病重体弱,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不愿退位,自是希望您和东宫之间互相掣肘制衡。如此,陛下才有机会在康复之后执掌大权。”
她眼神平静温和,说的话却又直接犀利,直击靶心,还带着几分意有所指的深意。
李奕维微愣。
他不是没有猜到皇帝的打算,他这般说不过是寻个托词,觉得如此能引起对方的共情、拉近对方距离罢了。上位者刻意表现出来的“脆弱可怜”有时候也是一种武器。以前便是这样的,皇室唯一的嫡子,偶尔放一下架子,还能让人觉得亲和有礼,同时一对比,便也能意识到,如今东宫里头的那位,不过就是个……庶子。
李奕维也喜欢听这样的话。
还从来没遇到过姬无盐这样的,不够聪明、又实在过于大胆。
姬无盐敢说,李奕维却担心隔墙有耳不太想就这个方向继续深聊下去,遂似无奈般摇了摇头,直奔主题问道,“姑娘方才说,给本王带了份大礼过来,不知到底是什么?这个时候,本王实在猜不到还有什么比疫情的药方更加重要的……毕竟,姑娘也知道,这张方子关系到满城的百姓……”
他站在了道德的高地,噙着看似慈悲的笑意,眸色深深,暗指姬无盐这个时候藏着掖着就是将这满城百姓的性命弃之不顾。
姬无盐敛眉轻笑,暗忖——幸好自己没那么强烈的道德感,更没有兴趣将满城百姓的性命扛起来搁在自己肩头。她要的从来都只是身边人的安全罢了。只是……这位郡王殿下当真如此爱民如子吗?她扬眉看去,含笑颔首,“也是……那,在殿下看来,是满城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东宫太子的性命重要?”
话音落,姬无盐就看到之前看起来都很是稳重的、爱民如子的郡王殿下倏地站了起来,“姑娘当真?!”
起身之际,带到一旁案几晃了晃,茶杯也跟着晃了晃,没稳住,倒了。
茶水倾倒而出,难免溅到了李奕维的身上,他却看都不看,扶也不扶,只站在那里,有些激动、又极力想要压抑自己的激动,以至于看起来有些古怪和无措。他舔了舔嘴唇,迟疑着问道,“姬姑娘……姬姑娘方才的意思,可是、可是本王理解的那个意思?”
跟打哑谜似的。
看着姬无盐的瞳孔都在颤——他虽尽力压抑了,但很显然,失败了。
陈老说过,没有哪一个人在面对自己始终求而不得的东西突然触手可及的那一瞬间,还能够镇定自若的。是以,他总说,对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有太深的执念,否则就容易被人利用、拿捏。
譬如,这个时候的李奕维。
姬无盐对此甚是满意,她点点头,眉眼弯弯,“是。之前有幸去过东宫,发现了东宫书房下面有个密道,沿着密道下去,有个密室,密室柜子后面还有个暗门……在那之后,是足以让东宫覆灭的证据。”她并不隐瞒,直接坦言。
话音落,李奕维倏地向前一步,又瞬间停住,试探问道,“那里面……是什么?”
姬无盐耸耸肩,“情况有些复杂,不过殿下不妨多带些人过去,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殿下也不好销毁了证据。”
之前秘而不宣,是担心巫蛊之术曝光,姬家被迫牵涉其中。但如今五长老被抓获,阵法也布置完整,林一却始终还在投鼠忌器,姬无盐便觉得,这样动一动东宫,林一必定铤而走险……届时,林一身亡,谁还能将这些丧良心的事情同姬家扯上半点关系?
虽有风险,却值得一试。
冬日的暖阳斜斜打下来,在地面上打下一道格外清晰的分界线。姬无盐正襟危坐,半身沐浴在光线里,半身端坐于阴影中,一如姬无盐给旁人的印象,初见只觉得是个温和的小姑娘,人畜无害的。相处下来却又觉得是个有主见有胆识的……李奕维曾经以为,这就是姬无盐的全部。
没成想,小姑娘言笑晏晏坐在那里,一脸从容坦然地告诉他“曾经有幸”去过东宫书房下面的密室……她把东宫书房当自己后花园逛呢?李奕维看着此刻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像是说着“我家后花园里有棵树特别茂盛”一般的姬无盐,突然就理解了李裕齐那厮为什么要逮着姬无盐跟杀父仇人似的一边诸多为难一边还买凶暗杀。
换了是自己,也得派人弄死了省心。
只是……李奕维看向姬无盐的眼神,突然多了几分审视,半晌,他倏地笑了,从容不迫地落回楠木大椅子里,掸了掸被茶水浸湿的那处袍子,好整以暇靠着椅背,慵慵懒懒地笑着。那一瞬间,皇室嫡子的雍容与骄傲终于再无半分遮掩,便连眼神都犀利了起来。
他垂下眉眼,将倒在案几上的茶杯扶正,才看向姬无盐,“姬姑娘说得如此信心满满势在必得,可姑娘若要对付东宫,直接将这件事告诉三爷便是……想必,三爷应该也知道了才是。可你们至今为止按兵不动的理由……本王有些想不通。姬姑娘若是不介意,可否向本王解释一二?”
姬无盐偏头看他,面无表情,也没说话。
四目相对,到底是期待更甚的李奕维先败下阵来,他借着给自己倒茶的机会避开了视线,讪讪一笑之后才解释道,“姬姑娘也知道的。直接带人冲进东宫这种事,即便是本王来做,那也是不顾君臣之礼的僭越,若太子揪着这一条要责罚本王,本王也是理亏。是以,本王有所顾虑也是正常。”
姬无盐沉默着点点头,半晌,倏地笑了笑,“民女并非是要对付东宫,宁家同太子殿下也没有什么厉害干系,贸然出手定遭卞家反扑,两败俱伤……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