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盼盼的话,让汉武帝顿时眼前一亮。
刚刚光顾着内耗了,都忘了自己已经连接到了未来。他还记得,萧盼盼是有什么羊毛织机的制作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那些草原强盗。
于是他立刻发出了提问,迫切的想知道这东西怎么造。
“羊毛项目是个大型产业,不是说您有制造方法就可以弄的。”萧盼盼解释道,“等私信开通后,我会把收集到的专业制作资料,还有管理方法,私信给各个时代有能力推进这项事业的帝王将相们。”
萧盼盼的这个回答,让嬴政,李世民,朱元璋和朱棣都迫不及待的想让私信早点开通。特别是嬴政,他比谁都急。
“好了,回到反击匈奴的问题上来。”萧盼盼清了清喉咙,“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汉帝国的对匈自卫反击战会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刘彻屏息以待。
“第一个原因在于,这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塞作战。”
光幕里,小三三调出了一张地图,整个地图上除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大片区域是生动可见的之外,其余的地方全被苍白的迷雾遮盖住了。
“在迷雾之下的第一次探索注定了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萧盼盼说道,“在茫茫的草原和戈壁上,你们不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有草场,哪里可以扎营,甚至哪里有部族人群,”
“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当张骞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第一次走遍整个西域时,第一片迷雾才算是被彻底打开了。”
光幕里的地图因为萧盼盼的话语而出现了变化,迷雾渐渐散开,一条条道路在戈壁和山川间被点亮,连接到了一个个的部落据点。刹那间,众人豁然开朗。
刘彻心弦一动,张骞,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个在四年前带着一腔热血迈出长安的男人,是他埋在记忆角落里的一抹遗憾。
“十三年!”刘彻低声的重复着这个关于时间的数字,原本以为此生不会再见,没想到他竟然用了十三年。
“张骞的这次旅程点亮了整个丝绸之路的光耀,其历史意义无可比拟。从此以后,大汉帝国知道了西方的广阔,更知道了西域将会是大汉整个西北的最大屏障。西域在,西北必然安宁,西域失,则西北必沦为战场。所以历代强盛的中原王朝,都会控制西域。”
宋代的帝王将相们觉得这句话是在针对自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为大汉点亮了地图,开辟了丝绸之路,而且还带回来了很多新的农作物,和新的生产技术,为大汉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过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张骞本人的气节和忠诚。”
萧盼盼顿了顿,“他在出使西域的途中被匈奴俘虏,期间匈奴对其进行了各种威逼利诱,但他的心志从来没有被动摇,在被俘的十年时间里,他一直持节不失,终于在匈奴看守松懈时成功逃脱。”
“在逃脱之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继续向西,成功了实现了对西域地区的探索,最后顺利回到了长安,为您和整个大汉打开了西域的大门。”
正在草原上辛苦劳作的张骞,愣愣的看着半空中的光幕。整个草原,除了他,除了自己的那些随行人员之外,没有人能看得见。
他激动释怀的跪在了地上,被风雪雕刻成树皮的脸上顷刻间布满了泪水。因为他知道,他的陛下最终赢了,他的国家最终赢了,他自己也没有辜负那份神圣的使命。
光幕里,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人带着残破的节杖,一步一瘸地走回到了富丽堂皇的未央宫里,那是后人对他这段历史的演绎。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回来时的颠沛流离,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的一生和整个汉武帝时代一样,融入进了历史,成为了一盏明灯。在历史功绩之外,他个人也因此功被您封为博望侯,最后病逝于长安,终年50岁,绝对是一代名臣。”
张骞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站起身,挺直了腰杆,扫视了一圈整个匈奴的营地。他必须逃出去。
“从张骞打通西域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这第一次的探索需要耗费多少的资源和时间。而面对真正成建制的,实现了奴隶制建设的匈奴帝国,整个大汉王朝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更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
“这其中最耗费人力,物力,还有财力的就是大规模的骑兵兵团建设。”
听到这的汉武帝立刻就意识到了这需要花费多大数额的钱财,而且这不止是花钱的问题,比如马政的推广就是全国性的大问题,这件事他从很早以前就在盘算了。
“在对待匈奴的反侵略战争中,你们深刻的意识到了,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人,想从单兵角度打败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匈奴人,是有巨大困难的,于是大规模的骑兵兵团建设就自然被摆到了桌面上来。”
萧盼盼忍不住一叹。
“大规模的骑兵兵团建设,废钱到无数旧时代的老官吏都不想走这条路,都只是想继续用和亲的方式买边境的和平。”
在场的一些老臣皱起了眉头。
“好在,您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和张骞一样,他们的才能书写了这个时代的辉煌,而旧日的尘埃终究会被这些璀璨的群星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