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礼必然带来的政治危机(2 / 2)

此话一出算是击碎了无数古人心中的幻想,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自从光幕出现后,他们的三观早已被震得稀碎无比。

“那为什么只是短短275年,一个极度稳态的社会就开始渐进式的出问题了呢?”

萧盼盼一边查资料,一边说道,“要知道,周王朝真正出现政治危机的时间点可不是周厉王的逃跑,而是在第四代的周昭王时期,即周公颁布周礼的两代人后,所谓的成康之治结束,周王朝就开始出问题了。”

“在史书中把这段时间定义成王道微缺,然后是第五代周穆王的王道衰微,接着就是第七代周懿王的王室遂衰,最后就是周厉王的诸侯不朝,国人暴动,国莫敢出言。”

这一段历史回顾真的扎到了孔子的心尖上,不管怎么去认识和理解未来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他对周礼本身的向往,对那个时代的憧憬是已经刻在骨血里了的,毕竟那是他的信仰。

“你说在社会变革发生之前,周礼就出了问题,到底是哪些问题?”快速调整好了情绪的孔子认真的提问道。

“作为推行天下的管理准则,周礼有三个巨大的缺陷。”

萧盼盼竖起一根手指。

“其一是弹性太大,没有明确的可执行性。虽然国家定下了各种繁琐的礼仪细节,但在实践中很多细节却是无法操作的,于是自然有了变通。但周礼是国家定性的普遍社会准则,相当于国家的律法,一旦社会律法可以随意变通,那混乱的裂缝就被打开了。”

萧盼盼摊手,“这种变通本身就是在违反礼制,既然违反了礼制就要处罚,怎么处罚呢?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这引出了周礼的第二个缺陷。”

萧盼盼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它的推行和实践,高度依赖相关人员自身的道德水准。怎么才能断定君子有德,是程序上的完备,还是心灵上的庄重,完全无法评判,最后一切的行为都可以直接演变成诛心杀人。为什么子产要公布法律,本质上就是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听见子产的名字,孔子心里又是一阵难受。

“第三就是繁琐到极致的流程,无法在全社会进行推广。这种推广不止是指平民,甚至包括贵族自己。各种礼仪铺排不仅要耗费时间,还要耗费大量的物资,很多贵族自己都不想玩了。统治者自己也知道这套东西的繁琐,所以有了礼不下庶人的说法。”

“但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广大普通庶民成为了无方之人,大量百姓本质上脱离了国家的管理,这实质上是在自我瓦解国家的行政组织能力。”

萧盼盼一叹。

“荀子对周礼有一个评价,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但问题是,荀子自己也说想要做到周礼上的东西,就已经是妥妥的圣人了。一个时代能产出多少个圣人来?周礼的治国模式,实际上是所有治国理论中难度最大且收益最低的一种。”

“也正是这三个周礼制度本身带来的问题,让周王朝在社会变革真正到来之前就开始出现政治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