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的开发也会在钢铁工业的升级发展之后,大规模的推进。
同一时间还可能配合着粮食产量的爆炸式增长。
就这样的发展程度,萧盼盼都不确定大明朝在朱棣时代的鼎盛辉煌后,能不能撑过两百年。
因为一个巨大的变数已经在她讲述完新中国的建国历程后,神奇的出现了。
“这次我升级,贡献正向能量最多的人,反而不是各时空的老百姓,而是那些读书人,宋明时期的尤其多。”小三三赞许的说道,“你预想的没错,一旦看见希望,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自发的改变。”
这个结果萧盼盼其实是始料未及的,她完全没想到,宋,明时代会出现这样大面积的思想观念重塑。
她有些好奇,要是朱棣察觉到不对劲的原因,是发现自己的改革阻力减少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老赵家后面的皇帝要遭殃了,老朱家的话,至少还有些反抗能力。”萧盼盼伸了个懒腰说道。
“你想好接下来要连接谁了吗?”
萧盼盼摊手。
“先生,萧姑娘所说的话,没有问题吗?”马良向诸葛亮请教道。
“你向往那样的未来吗?”诸葛亮反问。
马良思忖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那这女子的话就有问题了。”诸葛亮笑道,“百姓的力量很强大,但百姓通常都是一盘散沙,你看未来的那段历史,是谁在组织这些百姓。”
马良明白了,“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多了,那世道的改变就会跟着加快。”
“是这个道理,但与我们这个时代终究是无关的。那个宋朝和明朝才是最可能加速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读书人更多。”
停顿片刻后,诸葛亮补充道,“但宋明两代又有不同。”
“还请先生详解。”
“从萧姑娘的只言片语中,我可以确定,宋代的皇帝多是鼠辈,他们改革的愿望不会太强烈,所以宋代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是大臣推着皇帝改革,那个王安石也许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马良回想了一下萧盼盼以前的话,觉得军师这样的推断的确可能会发生。
“明代的皇帝和宋代不同。”诸葛亮说道,“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着一股韧劲,所以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文官和皇权的内斗,不过跟原历史不同了,以前是文官保守,皇帝激进,这次可能会倒过来了。”
说到这,诸葛亮也不禁笑了起来,毕竟那段超出所有人认知的恢弘历史,是由他引出来的。
马良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会突然发笑,正要询问时,就有小吏上前来通传道,“禀军师,益州别驾,张松已经到了。”
诸葛亮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季常,随我去见见他吧。”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