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勤王的电令后,还忠于朝廷的各地督抚都熟门熟路的行动起来,这几年朝廷对地方部队的调动是愈发的频繁,大家早就有了准备。
不过对陕甘总督洪辰嗣来说,这倒是个麻烦事。
他的主要地盘是陕西,宁夏,甘肃地区,这三省自古以来就是边陲之地。
早在先秦时期就诸胡杂糅,天子征讨的西戎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
秦汉时期夺取河南地后,这块地区成为了汉朝与匈奴对峙的最前线,修筑了最早的长城。
在魏晋时期,这块土地又成为了北方胡人南下的前哨站,北凉、前凉等政权相继建立。
唐中后期武功内缩,曾经安西千里地,如今边防在凤阳。
西北先是被吐蕃占领,随后又成为回鹘和吐蕃的拉锯战,最终成为了甘州回鹘、高昌、青唐吐蕃等西北势力的决斗场。
宋朝在西北夏州政权成长为西夏后,长期在陕西保有巨大的军事压力,王韶开边时短暂拓边西北,随后就在金人的铁蹄下送出了半壁江山。
这片在历史上打得火热的土地,在明代之后逐渐贫瘠化,关中地区能够供养的人口也一再减少。
尽管现在陕甘总督能够管辖三省之地,但其手上的陕军加保甲的总数也刚刚超过十万。
部分部队还必须保留在本地用来弹压那些极端绿绿。
河西走廊的驻军也不能动,塞上江南地区的弹压部队也不能动,最终洪辰嗣只能带着六万陕军东出关中,而且只带了够吃一个月的粮食。
这已经是日渐凋敝的关中府库能够提供的最大程度了。
相比之下,天府之国能够供养的人口就比一座秦岭相隔的关中多得多了。
即便是在川中军阀争斗中已经被打到西康地区的刘文辉所部,其仍然能够保有超过三万人的部队。
依靠西康等地的商业贸易来供养他的军队。
而占据川东半壁江山的刘襄实力最为雄厚,在此次出兵的南方三省中,人数最多,共计出动12个师约10万人。
不过川军的装备一向低劣,在国内评比中只比黔军略好。
在黔军如今非武装化,被改编成当地的巡防营和巡警部队后,双枪兵的名头就落在了川军头上。
其所辖的川江兵工厂生产机器还能追溯到同光初年,最老的一台反射炉甚至是1868年从英国进口的原装货。
用这样的机器生产出来的枪炮质量十分低劣,往往步枪在发射两三百发子弹后就会磨平膛线。
启拉利轻机枪在四川也有仿制,原版比较挑子弹的枪械设计在经过川江兵工厂工人的组装后,竟然神奇的变成能够兼容当时七九口径各个厂生产的弹药,原因就是生产时公差在无意间被放大。
在这种担忧下,川军被要求在鄂北地区充当预备队,不必进入战场。
在杨彦武的心中,只有最可靠的南方新军才能解燃眉之急,湘湖联军与滇军、桂军、粤军鏖战良久,相互之间无法取得突破,这已经是最好的说明。
只不过在长时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伐过程中,荆湖军与湘军的人员缺口一直没有补上,战斗能力和训练程度在近两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
在和西南联盟罢兵讲和之后,两省联军再度组建时,双方只能拿出约八万人的部队,且年龄结构偏大,装备也有所缺漏。
虽然三个方向的勤王军都顺利组建,开始奔赴中原战场,但到达战场尚需时日,要想稳固住河南战局,必须依靠眼前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