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坏消息(两章)(1 / 2)

素手洗冤录 离欢 2349 字 1天前

说好不嗔的事后,沈清云又返回了福天寺。  福天寺的和尚们都跑光了,但并不是说一个人都没了。

沈清云刚走上山顶,就看到三娘她们站在寺门外,个个神情彷徨。

一见到沈清云,她们一拥而上,像是有了主心骨。

“三娘,你们怎么在这儿?”

沈清云先开口问道。

三娘从人群后头走上前来。

“大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想着等沈姑娘来了,给我们出出主意。”

沈清云有些纳闷:“李大人和朱大人呢?”

三娘面露犹豫。

“李大人被朱大人带走了,说是请他帮忙去了。李大人走之前说会让朱大人找地方妥善安置我们,可……”

她没说完,沈清云却听懂了。

她们不信任朱毕。

沈清云没有为朱毕、李瑭说话,而是沉吟了片刻,问她们。

“你们自己呢?你们想去哪儿?”

有个小小的声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我想回家……”

有了第一个,随即就有第二个。

“我也是,我想去看看我爹娘。”

不少人也跟着附和。

沈清云看了看她们,默数了下,大概有七八个人想回家的。

“你们家离这里远不远?若是远的话,独自一人回去,我可不放心。这样吧,先统计一下,离得近的,我叫我家护院送你们回去。”

那几个姑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感恩戴德地朝沈清云拜了拜。

“白玉,你带她们到里头统计。”

沈清云又转头叮嘱了白玉一句。

白玉随即领着那几个姑娘先进了寺院。

剩下的三娘她们,神色都有些郁郁或是黯然。

还是三娘率先开口。

“我没有娘家可回,我被我后娘卖给一个病痨鬼冲喜,我不想去,就逃了出来,家里只有后娘和弟弟一家,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其他几人,也都有着相似的情况。

有的是有家不能回,有的是寄居在亲戚家,从小挨打挨骂还要干活,也不想回去。

沈清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们,想了想后说。

“静华师太的慈静庵,离这里不愿,若是你们实在无处可去,不如先去庵里借住。师太虽然不在了,但她的徒弟空善师父人挺好的。”

“这,合适吗?”

三娘犹豫。

“只是借住,不是出家,不妨事。”沈清云笑了笑,“就是庵里日子清苦,活也多。”

她刚说完,就有个姑娘抢着说道。

“我不怕!干活算什么?我从五岁起就帮家里干活了,扫鸡窝、割猪草、打水洗衣裳,什么都会!”

“是啊是啊!我们都是干惯了粗活的,不怕。”

“只要让我吃饱饭,干什么都行。”

几个姑娘像是有了盼头,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沈清云又去看三娘。

三娘也跟着点头:“我会刺绣,到时候做些荷包、腰带、抹额卖钱。”

三娘显然想的比其他人多,她们好几个人,都去庵堂借住,光干活不出钱,人家也不一定会收。

沈清云赞赏地看了三娘一眼。

“那就这么说定了,进去吧!”

一行人再次踏入寺院。

另一边,白玉也统计好了要回家的人,还贴心地按照距离的远近排了序。

她们的家,大多离得不远。有两人家就在南边十几里,其余几个是从西边淳化县的山里拐来的。

离家近的两人,沈清云直接让车夫和护院送她们回家,剩下几人,她劝她们暂时和三娘她们一起借住在庵里,等官府后续安排。

跨地域的情况,沈清云也不确定需不需要什么手续。

那几个姑娘应下了,表示都听她的。

沈清云从行李里翻出了两身旧衣裳给那两个即将回家的姑娘。

“这是我和白玉的,你们别嫌旧,好好梳洗一番,换上衣裳再回家。”

这些姑娘们穿得不伦不类的,有的穿的仍是在地牢里的破衣裳,还有几个套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僧袍,僧袍太大,袖子卷了好几圈,腰间用藤条绑紧,勉强穿着。

沈清云拍了拍脑袋。

“之前事情太多,忘了让人给你们买衣裳了。”

她转身去包袱里找银子。

就在沈清云数银子的时候,一名护院忽然急匆匆跑了进来。

“姑娘,外人有人找您。”

“谁会到这儿找我?”

沈清云很是意外,交代了其他人几句,跟着护院出去了。

刚走出寺门,沈清云就惊喜地叫了起来。

“万大姐姐?”

她没想到来的人居然会是万环。

万环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身后跟着八个家丁,抬着四个藤箱。

万环笑吟吟地上前拉住了她的手。

“昨日人多,官差发了话,我只能跟着大家一起下山,没去看你,妹妹可不要怪我呀!”

“怎么会?姐姐这话可就外道了,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沈清云也笑着挽住了她的胳膊。

“我本来还想回家之前再去府上跟姐姐道别呢!没想到姐姐这么快就过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环拍了拍她的胳膊,压低了声音说。

“寺里的事,虽然官府没有宣扬,但我从其他人口中也知道了个大概。我想着,妹妹这样心善的人,定不会放任那些可怜姑娘不管的,只是妹妹一人,分身乏术,姐姐我能帮就帮一些,所以回去后让人准备了些衣裳鞋袜之类的东西送来。”

说罢,万环朝身后的家丁一挥手,沉声道。

“都抬进去,放在门后就行了。”

家丁们行动迅速,立即把四个箱子都搬了进去,然后很快退了出来。

万环一挥手。

“你们先下山吧!我还有话和沈姑娘说。”

家丁们又一言不发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