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厂家本来是有利润的,这时候也有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买来的生产元器件、工人薪酬和工厂的其他开支都需要支付。卖货的钱却要被国美和苏宁扣上几个月。
厂家很难受,面对已经人高马大的国美和苏宁,只能听之任之,由人摆布。回头一看,有一帮子供应商比自己低一头。
有样学样是比较容易的,生产厂家在供应商面前是有主导权的。每个供应商后面都有人在挤。供应商的队伍如果有100家正在供应元器件,后面会有500家,要把前面的人挤掉。
于是厂家开始拿供应商开刀,卖场不是要3个月以后再结账吗,元器件的钱也按照新的规则,账期6个月。
供应商也有自己的配套供应商啊,都开始往上游传导。生产型企业的游戏规则从此,不可逆的被完全改变。
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在社会中所有的方法都会被借鉴到其他不相干的地方。现在去看工程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沃尔玛这种外企,也有样学样,其实不难理解,大部分管理层都是中国人,其中也不乏从国美苏宁跳槽过去的。你可以怀疑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但是绝对不要低估别人的学习能力。
最苦的是这些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的供应商,合同是可以商量的,但是最后还是别人说了算。有个做电视机配件的朋友,她每个月大约可以供应100万的配件,有10万左右的利润,这已经是很高很高的利润啦。她现在是自己买了房,还没有男朋友,自己每个月供楼要3万。
自从游戏规则变了之后,就出现了资金缺口,需要借400万周转资金。
也就是说她原来就有200万的流动资金,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了。这400万从银行借是成本最低。但是银行需要抵押物,她唯一的资产是房子,还在供。银行可以给200万,但是必须走信用贷,她一下子就懵了,信用贷利息是超过10的,也就是说是超过她的利润的。
她还是咬牙签了。东拼西凑从朋友和小贷公司那里更难,本来要经营的,成了每天都在各种资金的谈判中。当然她为人不错,朋友们都愿意帮忙,另外的200万中是正常的贷款,平均下来是有利润的。她发牢骚说,就是没有利润也得干啊,一大堆人等着吃饭呢。她是幸运的,不是那个供应商都可以借到钱,如果接不到自己周转,就只能被后面的人挤掉了。
现在做大厂供应商,有些时候都采用嫁接模式,就是保留最低的利润,通过一个中间公司去和大厂谈合同。中间公司可以提供周转资金或者其他帮助。很多大厂高管的亲戚朋友就开始做这种中间商的生意。他们和大厂有直接的干系,可以缩短付款周期,也能在不进行生产的情况下,统筹几个供应商,成为大的供应商,可以代理很多家的元器件。
我们现在的来的这个工厂就是这样。他当时想自己贷款,后来还是接受了现实,中间商的老板是有料的,这样的生意有比没有强。
最主要是中间商不要踢了他。如果中间商有一天突然要自己搞生产,就直接断了他的生路。现在他工厂所有生产的流程和技术,都不是秘密,中间商又不缺资金,要自己搞生产加工是分分钟的事。
这里面是合作关系,没有什么感情。唯一还没有取代他的原因就是因为利润,他工厂这一块的利润太薄,还没有引起中间商的兴趣。
我也看到了中间商那个老板,她已经有一些产品在自己做加工,工业区最门口的一整栋都是她自己的工厂。
进来的时候我听到了介绍,这里面的水也是越来越深。这个小小加工厂的老板,也不能掌握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