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协的变法,则提出由九部来代替九卿,这九部其实就是在古代六部的基础上升级而来,为民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礼部、农部、财部、学部,工作的内容完全是国家政务,而皇家的事务,则全部交由内务府进行管理。
而三公,则保留头衔,但都收回了开府的权力。最重要的是改设内阁,入阁者为内阁大学士,有对地方奏报和国家决策的票拟权,封驳权。
军队则组建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管理中央军队,而地方的军队,则由九州兵马司管理,这两个部门,都是归皇帝和内阁直接管理。
对于地方的管理,刘协在变法中增加了布政使司,除了州刺史和郡太守外,对州郡二级还特别增加了御史。
同时,他限定了州不得超过一万,郡不得超过三千的军事序列,州郡的别部司马也纳入了中央官僚体系,日常训练和剿匪等工作归地方,但是调动必须听命于中央的九州兵马司。
监察方面,设立了督察院和锦衣卫,这是一明一暗的两个监察机构。
其余的还有,国子监和翰林院两个人才培养部门,还有科学院、交通监、钦天监、太医院、商贸院、资规监、公舆监……等中央直管的部门。
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在汉末的政治基础上,以明代内阁制为蓝本,加入了一些现代组织架构特点的四不像组织结构。
但这样的改动,王允等人略一思忖,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一方面,这是在削公卿们的权力,自己原本是可以开府治事的司徒,结果现在变成了虚衔,只能在内阁里忙于庶务,还要票拟给皇帝最后拍板。
王允对这个模式自然颇有些微词的,但是他隐隐感觉到了皇帝的决心。
那刘岱和董卓的首级他可是看到了,大汉日报也读过了,那报纸上骂的是董卓和刘岱,但矛头可是暗搓搓地指向这些地方诸侯和中央的权臣,仿佛这样的土壤不改变,董卓这样的逆贼永远就不会消亡。
对于这样的改变,王允想要阻止是有心无力,他虽然贵为司徒,但手里却没有兵,而且地方上也没有可以为自己撑腰的大族。
他现在已经不敢想象刘协对于自己的态度了,他这个司徒,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一个支持新政的司徒,然后被皇帝当成标杆供起来。
要不然,他刘协现在可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十岁孩童,而是灭董卓诛刘岱的一代雄主。
“想必是那刘辩教之,陛下方得如此狠辣。”
王允无可奈何,他只能作为百官之首,第一个站出来,拥护了刘协的新政。
他猜得没错,这种四不像的新政,自然不是刘协能想出来的,自然是刘川张岳等人,结合了后世的特点,捣鼓出来的。
而为了配合新政,地方上也增设或者改动了一些官职,这样一来,便凭空多出了很多官职。
而新政规定,凡是在地方受了察举的士子,均可以担任官职。
只是按照官职的不同,朝廷每年会出招募职位表,而地方的士子要获得这些职位,就必须参加考试。
(/59644/59644070/101007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