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暖男是如何养成的?(1 / 1)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传说这是雨果的一句名言,赞扬了人类宽广的胸怀。

苏光就出生在海边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工人家庭。石家庄铁路学院毕业的父亲因出身不好,在铁路大国企当了一辈子普通工人,50多岁才入党,刚正不阿,兢兢业业,始终是技术骨干。他的徒弟都当了铁路的一等站站长,他的同学都是铁路局干部。只有他,这个由寡母一手带大,7岁丧父的人,因在当时日本鬼子侵占的东北满洲国做买卖的父亲破产身亡,而随寡母流落关内老家买了几亩地文革中被定为地主出身。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只是把全部的爱,贡献给了六个子女的家庭。

不知道父亲年轻的过往,记事起,就是知道父亲为一家人的吃喝操心。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骑自行车带着苏光回十几里的农村老家换粗粮,去时很顺利,回来时,自行车车胎扎了,无处补胎,父亲前面驮着年幼的苏光,后架驮着一袋子粮食,一步步走了回来,从日头当午一直走到了日落西山,天黑才到家。不记得父亲的劳累,只知道父亲哄着苏光高兴回家。

父亲一辈子照顾同为地主出身的母亲,因养育孩子多,有正式工作的母亲放弃了工作,当时鼓励生育,讲究人多力量大,母亲生育四女二男六个子女,苏光排行老五,上面四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母亲除了给孩子们立了许多规矩外,基本是什么也不操心,全是父亲担当。甚至饭都不太会做,在家当姑娘时是独苗,几个兄弟姐妹都夭折了,最大的哥哥都快二十了也因病身亡。结婚后,有寡妇婆婆照顾,最困难时,就是父亲一人工资养活一家9口人。

也是如此,苏光5,6岁刚有记忆时,奶奶因病不想拖累儿子一家,毅然投水自尽,令苏光童年有了心灵创伤,一生都在治愈。

苏光继承了父亲的担当和责任,也守住了母亲的规矩,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有男人的气魄和担当,也具有了女性的细腻和温柔,妥妥是一个大暖男。

当年,相亲24个对象,都是一面之缘。最后结识了徐静,一个东北虎姑娘,机缘巧合,结为夫妻。徐静干个体,一走一天,苏光又当爹又当妈照顾儿子,爷俩一起成长,为了养好儿子,苏光放弃进步,改行门卫,订阅自学了八年《父母必读》,不仅学习自己的父亲为外孙喝羊奶三九寒天凌晨4,5点去排队抢购的精神,也学习父亲照顾好自己的妻子,风雨无阻送了8年的饭给徐静午餐。直到儿子上学要为儿子做饭才停止,是远近闻名的模范丈夫。夫妻手牵手走在街头,成为一道恩爱的风景。

家风是遗传的,小苏从小就学会照顾人,主要是有一个小十个月的表妹,俩人常在一起玩。小苏都是哄着她。小小年纪就会照顾人了,有大哥哥样。

这样的结果就是帅气的小苏始终受到女孩子欢迎。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苏光被老师叫去,说小苏小小年纪搞对象,苏光花了一节课时间,整整45分钟,才给老师讲明白,这女孩是同住一栋楼的,小苏是和另一个男生加上女孩三个人从小就一起玩,不是什么搞对象,是老师误会了。说到最后,班主任老师依旧半信半疑。

这样的结果就是小苏依旧有女孩子喜欢,初中有,高中有,到了大学,更是不得了,帅气高大的小苏进校一年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不仅得到本校女生青睐,还在优秀学生会干部交流中受到许多外校女生的青睐。但是,小苏始终保持原则,听了父亲苏光的话,学习第一,不乱交男女朋友关系。

被人喜欢是好事,更搞笑的是,在大二去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交流学习一个月,在班里遇到个韩国姑娘,就是因为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晚上一同看电影回来,小苏看到了姑娘穿得少了,冻得发抖,很自然的脱下外套给韩国姑娘披上御寒,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打动了姑娘芳心,说是在韩国,没有男人这样关心爱护女人。非要和小苏搞对象,并且说:到韩国娶她,一分不用花,房子车子都给你准备好,去了就当公司管理人。听的小苏一愣一愣的,这也太玄乎了?你家是大财阀呀?韩国人都这样直接吗?再说了,这不是让我去韩国入赘吗?真搞笑!

百般解释朋友之情,人家韩国姑娘就是不信,非说是爱慕之意,半个月追着小苏不放,直到结束回国,还给小苏学校寄过礼物。

这样一个大男孩,直到毕业工作后,也是机缘巧合,帮助学妹,才有了和学妹的两段恋情。可惜,都没有修成正果,令小苏很伤心,也令苏光很是伤心。

做一个暖男有错吗?培养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