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今日三更)(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1852 字 1个月前

两人说话的功夫,台上的蓝田野已经指导完了几个业余演员,走下台来。

台上继续表演,大家没有寒暄,而是继续欣赏着舞台上的彩排。

林朝阳察觉到这么一会儿功夫,礼堂的坐席已经变得越来越满,想来是大家都听说了蓝田野来的消息。

燕大的学生们不迷恋电影明星,但这几年话剧热,大家对于话剧演员是十分推崇的,尤其是人艺的一帮老演员。

《茶馆《龙须沟《雷雨……

一大批经典之作铸就了这群演员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这叫艺术家。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蓝田野到底是浸淫舞台几十年,他的到来给《良心的彩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原本看着松松垮垮的学生话剧,真正有了一丝专业剧团的味道。

就舞台上那么几分钟的功夫,他好像帮台上的几个人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晚上又排练了两遍,几个人的表现竟然一次比一次好。

看到最后,连来看热闹的学生们都忍不住鼓起了掌。

听到大家的掌声,陈健功心里托了底,低声对林朝阳说道:“找老蓝来帮忙果然是对的。”

一晚上都彩排到九点结束,后排的学生们意犹未尽,但很快就把目标转移到了蓝田野身上。

演员们下台后,蓝田野大大方方的和大家打了个招呼,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带着话剧演员特有的腔调,气质出众,赢得了台下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好不容易等那些看热闹的学生们都走了之后,陈健功才把林朝阳介绍给蓝田野。

“老蓝,这位就是今年文坛红得发紫的青年作家许灵均,他本名林朝阳。”

蓝田野戴了一副茶色的眼镜,笑起来很爽朗,跟林朝阳握了个手,“朝阳同志你好,久仰久仰!”

“您客气了,我才是久仰您的大名。没少到人艺看话剧,就喜欢您的秦二爷,可惜演出的场数太少了。”

林朝阳的客套话搔到了蓝田野的痒处,他哈哈笑道:“我们也想多演几场,可剧院也有安排。”

“是,理解理解。”

客套了几句,陈健功提起了林朝阳现在也在创作话剧剧本的事,蓝田野笑道:“这可是大好事。有朝阳同志这么有才华的青年作者进入话剧创作领域,是给我们的话剧事业增光添彩啊!”

几人聊了好一会儿,时间已经有些晚了,陈健功送着蓝田野离开。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刚下班,在门口遇见了洪子成。

“朝阳!”

“子成兄,你这是……”

“特意来找你的。”洪子成说道。

“走走走,家里说。”

林朝阳拉着洪子成去了家里,聊了几句,洪子成从随身打公文包里掏出了一本书。

“我跟人合著的书出版了,送你一本。”

洪子成把书递给林朝阳的时候,脸上充满喜悦和骄傲的笑容。

《当代文学概观,这是书的名字,林朝阳翻开书,先看到的是作者的名字。

张钟、洪子成、佘树森、赵祖谟、汪景寿。

“这本书以后会作为燕大中文系的教材被使用,编写是由张钟老师主持的,我负责的是诗歌、短篇小说两章。”

《当代文学概观属于学术著作,内容也是以当代文学为主,林朝阳翻了翻目录,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名家的作品,不过作品看起来只收录到嗡嗡嗡期间。

洪子成兴致勃勃的指点着林朝阳,“你往后翻。”

林朝阳翻到最后的“后记”的位置,洪子成用手给他指出一段文字。

“……诸位同事合作编写了《当代文学概观,唯一遗憾之处是在于未将76年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记录其中,后续或有修订、扩充也应在几年之后。

文章排版之前,洪子成谈及与友人探讨当代文学的发展感慨良多,他提到了‘新时期文学’一词用以概括1976年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我本人深感认同。商议后续修订过程中当以‘新时期文学’为名概括近年的文学发展。

又问及友人姓名,乃是近两年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许灵均,在此要向他表示感谢……”

林朝阳看完这段文字,笑着说道:“没想到你们还真用上了。”

洪子成开心道:“当然了。你这个词发明的好啊,不用是暴殄天物,我想以后必定会被当代文学奉为准绳。”

“子成兄过誉了!”林朝阳自谦了一句。

“怎么能是过誉呢,为‘新时期文学’命名,这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光冲这个,就值得在当代文学史书上一笔。”

林朝阳嘴角翘起。

好好好,文化人夸人总是那么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