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1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1957 字 1个月前

华侨公寓院里就两栋楼,一栋楼三个单元,每单元两户人家,院里一共就四十八户人家,用后世的容积率来算几乎相当于是别墅区的标准。

林福贵的房子在三楼,进了门,林朝阳便感觉眼前大亮,原来是南向大阳台的客厅落地窗透进来的阳光。

这年代大家的居住条件简陋,而且建筑和居住理念也和后世大相径庭,很少有住宅楼是搞南向大客厅的,更别说是大阳台了,只有那些早年间建的别墅才有这种配置。

林福贵的这套公寓在户型设计上几乎吊打这个时代99%的住宅楼,西侧进门,南向是五米五开间的大客厅,大阳台与客厅同宽,外挑出一米五。

北侧是一体化的厨房餐厅,拐角带了个小阳台。客厅旁两個南向卧室都是十四五平,与之相对的是两个北向卧室,面积要小一点,两个北侧中间夹着两个卫生间。

这样的户型,即便是放在四十年后的中高端住宅里也丝毫不显落伍。

整个屋子通铺木地板,大白落地,装修用这个年代的标准来衡量算是顶尖的,关键是保持的很不错,说拎包就住夸张了一点,但简单收拾一下问题不大。

陶玉书拉着林朝阳到南向的次卧,“这间房用来给你当书房特别好,阳光那么大。”

“十五六平的面积当书房太浪费了,我看北面小的那间就不错。”

“那间哪有这间好啊,以后我们俩可以一起用。”

“那也行。”

“我要打两面大大的书架,中间放一张大书桌,我们俩对着坐。”

陶玉书怀抱着美好的畅想,让林朝阳也忍不住沉浸其中。

夫妻俩在屋子里转了一圈,陶玉书越看越喜欢,尽管此时是冬天,可屋里的阳光却十分充沛。

她来到客厅的阳台前,沐浴在阳光里,眼睛微微的眯起,脸上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林朝阳察觉到她的情绪,轻声问道:“喜欢吧?”

陶玉书刚想说话,然后反应了过来,给了林朝阳一个眼神,摇了摇头。

当着卖家的面表露出情绪,可是对后面的砍价大大不利的。

猜到了妻子的心思,林朝阳笑了笑,没说话。

等看完了房子,林朝阳试探性的询问道:“福贵,这房子你打算卖多少钱?”

“一万两千块。”

林朝阳摇了摇头,“这个价格对于一般人来说,太贵了。”

“这已经很便宜了,当年我爸买这里的时候可是花了8000美金,相当于两万块。

如果是放在国外,这么多年怎么说也该涨不少了。我现在卖,连本钱都没回来。”林福贵说道。

林朝阳笑着说道:“国外是资本主义,房地产是个行业,有金融属性。但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房地产的说法,房子就是用来住的,大家也没有买房子观念,更没有增值的概念。”

“以我们写作这个行业为例,五十年代有一批作家当时花了大价钱买四合院。当时他们买的最便宜的房子也是三千多块钱,可那些房子放到现在,也还是这个价。”

“咱们不算通胀,甚至有的人家因为嗡嗡嗡期间,房子被人占了,再收回来,连三千块都没有。”

林福贵知道林朝阳是在砍价,但丝毫不为所动,在他看来,他给的这个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了。

“价格不能变,付款方式我可以给你们延长一年,一年期间里你们可以把房款分三次付给我。”

林朝阳又说道:“能拿出这么多钱的,不需要你的分期付款。需要分期付款的,可能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林福贵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显然不是林朝阳三言两语就能够打动的。

看着他的态度,林朝阳也没有着急,跟陶玉书说了两句,他说道:“那我们回去再商量商量吧。”

林福贵送他们下楼,来到楼下,杜峰玩笑着调侃道:“姐夫,看来你还得多写点小说、剧本。”

林朝阳无奈的笑了笑。

在楼上的时候,林朝阳夫妻俩讨论书房,林朝阳自己也说他是搞写作的,杜峰又说他写小说和话剧,林福贵越听越好奇。

“姐夫是作家?”

刚才见面介绍时,杜峰只说了林朝阳和陶玉书是他姐夫、姐姐,并没有介绍姓名,林福贵便直接称了姐夫、姐姐。

“写了几部作品。”林朝阳低调的说道。

“方便知道伱写的书都有哪些吗?我在学校看了不少小说。”

还没等林朝阳说话,杜峰便带着几分炫耀说道:“我姐夫的小说你肯定看过。”

听他这么一说,林福贵顿时来了兴趣,听杜峰的语气,他姐夫的名气肯定不小。

“《牧马人看过没有?”杜峰问道。

林福贵摇了摇头,“没看过。”

杜峰挠了挠头,“《小鞋子呢?”

林福贵又摇了摇头,杜峰纳闷道:“你不说你看了不少小说吗?”

林朝阳觉得再这么下去尴尬的只会是自己,说道:“好了,我才写了几部作品,连正经的书都没出过呢,你就别替我吹捧了。”

“《高山下的花环呢?”杜峰不顾林朝阳的阻拦,不死心的又问了一句。

这回林福贵有了反应,他有些激动的说道:“这个我知道,我看过,讲对越战争的。”

杜峰纠正他道:“我们叫自卫反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