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那手机背后的摄像头型号,内部的电池规格,大致的内部结构布局,外壳所使用的材质、颜色,屏幕的分辨率。
这些张扬都尽自己所能的进行了猜测与标注。
虽然这些标注的数据在王皓看来还有些谨慎,不够大胆,而且相关的参数也不会反映到电影中,但张扬的这种认真、细致,还有对科幻电影的热忱,都让王皓对他十分满意的。
科幻电影的制作,要的就是这份细致和严谨。
不说别的,就王皓所知,前世郭凡导演在拍摄《流浪地球》时,光是概念设计图,都画了3000多张,小到主角个人的生平介绍,大到行星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力求建立一个真实、完善的科幻新世界,好让观众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活埋》虽然不是《流浪地球》那样的大制作,但也是“科幻电影宇宙”的一部分,这种细微之处的设计,自然也要力求完美。
“不错,很好,不过这些参数方面,还可以写得更大胆一点,毕竟是科幻片,夸张一点也无妨。
而且这只是硬件,电影中还需要反应出手机的配套软件功能,像语音视频通话、地图定位、百科查询,这些最好是都能体现出来。
我们得让观众在看到的第一眼就大受震撼,同时也得让他们觉得,电影中的这些科技,未来说不定真的会发生。
只有这种真实的质感传递出去了,我们科幻电影中的‘科’字,才算是立住了,不至于沦落为‘挂羊头卖狗肉’的惊悚片。”
张扬认真地听着,同时将王皓所讲的这些都记在了本子上,时不时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对于他来说,这次拍摄《活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他以前甚至都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这个一起住了这么多年的舍友,竟然会如此深藏不露。
他甚至可以说,王皓对于科幻电影和商业化电影的认知,或许比学校里的许多老师都来的更加深刻。
至少跟着他干活的这段时间里,张扬自认为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对于电影拍摄中的‘手机’道具,你有什么想法?”
讲解完的王皓此时又问了一句,张扬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
“关于‘手机’道具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
首先真手机我们肯定是造不出来,特效的花费也不少,所以模型道具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方面我有以前玩模型的渠道,可以找些小工厂代加工一下外壳什么的,关键是手机显示的那些内容。
按照你剧本上所写的,需要出现拨打电话,地图定位,视频通话,百科搜索等画面。
我们也没有真手机,这个如果不上特效的话,那就只能提前制作好相应的视频,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掐点播放,让演员配合一下了。”
“这个方法可以,就这么办。”
王皓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