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挖山参的一些规矩(1 / 2)

人参芦上长芦碗,通常一年生长一个,芦碗密集度越高,人参的年龄越长。

山参生长的前几十年的芦碗常会消失或不明显,山参的圆芦需要生长30年才可以显示出形状。

人参主体分为顺体,菱体,疙瘩体,参体的铁线纹也是野生人参的特征之一。

形状似铁线匝扎,又细又密又深,圈圈相对,两不相连,铁线纹越密越多,人参也越老。

须是人参用来吸取养分,人参越老参须越少越稀,因此老参的须简洁,清爽。

人参在地下生长数十年,参须会腐烂而后又生长出新的参须,腐烂的参须会留有一个个伤疤,也就是珍珠点,因此珍珠点越多参龄越长。

“嘶~”

“这一片都是三十年往上的?”

叶小天惊奇的发现,眼前的这一小片山参,全部都是30年往上。

说起来像是一小片的山参,但是满打满算的话,实际上也就只有五颗。

并不是非常夸张的几十颗。

一次性出现了五颗山参,而且还都是30年往上的,就已经足够证明了叶小天的运气。

只不过现在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叶小天出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携带任何的工具。

关外是一个好地方,白山黑水孕育着东北大地。

这此间也是有民谣。

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可以说是,尤其是人参,更是宝中之宝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这三件宝有所改变,但是人参这个宝中之宝的位置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按正常来说的话,要是进山去挖山参的话,基本上会有三五个人,或者说十多个人。

进山之前也会准备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吃的喝的咸菜,还有一些做饭所用的炊具。

因为进山之后并不是说一天两天的时间,有些时候很可能会达到十天半个月的。

这些吃喝的东西必须要带的非常的充足。

当然,带这些吃喝主要也是其次,最为主要的就是挖宝的这些工具。

有一些地方需要带齐镐头,刀斧,油布,鹿骨阵,索罗棍,红绳等等,都是随身携带的物品。

防身之物是必不可少的,山里面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

在这个队伍里面是有一个《把头》或者说老把头。

再往下的是《边棍》。

边棍主要就是协助把头的人,算起来的话,现在属于副官副总之类。

再往下是《明手》。

明手的意思主要是有一些经验的老手,或者说大师傅。

可以说是这种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再往下面还有,《快当》,《挑杆》,《压趟子》,《断锅子》,等等。

换言之,每一个职位负责不同的工作,可以说是做到了分工非常的明确,互相帮助,互相借力。

这都是一些切口。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任何的行当里面都有一些对应的切口。

这样的话就能够非常清晰的分辨出来了,这个人的身份。

也能够明确的判断出来是不是,《里码人》内行,自己人。

挖宝后,有一个程序叫做《砍兆头》。

由把头或者说老把头挑选一棵大树。

朝着挖过这些深深的方向剥下来一块树皮。

用刀子在裸露的树干刻杠。

进山挖宝的人数有多少,就刻几道杠。

这些杠都是刻在左边,然后右边再继续刻。

一般情况下来说的话,是挖到了几品参就刻几道杠,以此来作为记号。

但是通知后来进山的这些挖宝人员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已经挖过了,你们可以去别处这个地方挖不到了。

算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