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征收女盐池,创办制盐司(2 / 2)

姬宫湦命寺人尨备好赏赐诏书,待粮食悉数抵达,便派虢石父前去敕封。

至于贩卖硝盐一事,牵涉王畿诸侯安民国本。

姬宫湦以此为由,再派一百虎贲军,将原本无人问津的安邑女盐池收归己有。

河东盐池仍维持原状,国人均可自行采食。

五日后,王城重归平静。

首批运输硝盐的货船,准时停靠在滋水河畔。

遵照大火熬煮之法,首日所得盐块足有上千斤之多。

姬宫湦早已提前抵达骊山郡,命人取来陶锅。

先用清水将盐块融化,加草木灰吸附杂质,沉淀后再用木炭过滤,尔后重新进行熬煮。

等细盐结晶,将锅底残余卤水置于地窖,封藏以生成芒硝。

按照此法所制,盐粒晶莹细腻,且没有苦味。

工序虽然很繁琐,成本却仅限于人力。

此前垦荒,骊山郡囤积大量木炭与柴火。

雇佣新国人煮盐,既可以提供职位安定民心,还能加快推进纸币普及。

姬宫湦尝过细盐后,正式下命创办制盐司。

凡是新国人均可应征盐工,月俸四百铢钱,可买二石粮食,足够六口之家食用。

一时间,新国人踊跃。

不到半日,首批一百名盐工便悉数明确所属。

制盐司经略,正是当初在灵沼野人村落,怀疑姬宫湦心怀不轨的大个子。

大个子名为奤,破之同音字,十分贴合其长相性格。

鉴于制盐司职位稀少,姬宫湦又加办烧炭司。

由骊山戎前部落首领阿趸担任经略,招募炭工二百名,专司木炭烧制与供应,月俸同为四百铢钱。

明定制盐司与烧炭司流程后,姬宫湦沿着滋水河畔溯流而上,赶到蓝田大营。

内史仲飔麾下,铸币工匠已有三十六名,每日可印制纸币过万张。

姬宫湦正式设立大周铸币局,选址在蓝田大营内。

内史仲飔出任经略,特赐新爵蓝田县伯,食邑八百户。

与此同时,调整纸币布局,开始印制二十铢、五十铢及一百铢等面额。

发往骊山郡府库一应纸币,均按面额汇总造册,以便姬宫湦随时进行查阅。

玄甲军继续以操练为主,轮换组建运输小队。

除押运纸币外,还需前往安邑女盐池运盐。

姬宫湦已传书姬宜臼,命其布告附近国人与野人,熬制硝盐块即可换取粮食。

由此,建成原料生产、货船运输、加工制作、批发出售等体系。

刚忙完细盐布局,姬宫湦便收到虢石父奏疏。

六角观星楼已经收拾妥善,只待硝盐入库,任命掌仓便可开业。

姬宫湦当即赶回王城。

刚到城门,就见申后及朝堂群臣列队欢迎。

与先前迎接王师凯旋不同,这次他们身边都带着心腹或家臣。

姬宫湦走下车辇:“孤王只是寻常回京,诸公如此盛情,不知所为何故?”

虢石父谄笑道:“大王为贩盐一事风尘仆仆,臣等理当并肩相迎。”

姬宫湦抚掌大笑:“上天眷顾,孤王此番不虚此行,炼出更为细腻美味之细盐。”

众人听后不禁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