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四境无战事,东市起乱烟(2 / 2)

据闻,周南粮价也接近下限,最终将在每石六毫金左右。

太仓姬綦与斗不曲预测,低粮价将会持续。

即便到中旬,只要申侯不表明态度,粮价便很难重回二分金。

东市交易以纸币为主,并不直接与金铜互通。

畿外商贾收到纸币,通常会兑换成粮食,随后再折成金饼或铜锭。

此乃姬宫湦提早设置的规避之策,即便粮食价格暴跌,亦不会造成府库真金损失。

随着纸币陡然增多,东市物价应声而涨。

纸币快速汇聚到王城粮商手中,普通百姓又会出现钱荒。

待粮价回升,王城粮商便可以重新兑换成粮食,进而实现数翻倍暴利。

譬如,按现今东市粮价,一两金可购十二石五斗粮食,兑换纸币两千五百铢。

持有纸币不同于粮食,无需担忧保存期限与仓储费用。

等粮价涨回每石二分金,重新兑换十二石五斗粮食,即可折成二两半金。

太督内史冂道:“倘若继续放任,东市必将崩塌。”

姬宫湦道:“时间过于仓促,为今之计,便是倾尽所有纸币,先将东市粮食海量购进。”

“粮商若掌控过多纸币,必然会危害国仓坊。”

“那便趁其等尚未形成气候,暗中派人公布此获利之道。只要人人都囤积纸币,粮商自然无法危害国仓坊。”

“如此,东市必然冷清。”

“短暂冷清倒是无妨,孤王会另行设法收回纸币,进而实现转危为机。”

太督内史冂颇为诧异:“大王真能转危为机?”

姬宫湦微微一笑:“大危必有大机,若能借此打响纸币名号,使之大量蔓延至畿外,岂非莫大之机遇?”

太督内史冂有些茫然:“畿外并无国仓坊,亦无郡县府库,如何蔓延?”

“当今之世,真金并无实际用处,为何人人皆愿用之?”

“盖因真金可流通天下也。”

“为何能流通天下?”

“真金难以采集,外观精美,难以伪造,携带便捷,古时便以其为币。”

姬宫湦意味深长道:“此四者,纸币亦有也。”

太督内史冂恍然大悟。

“大王是想借此,推动纸币替代真金,进而掌控天下钱财。”

……

当夜,东市无风。

一众粮商仍在清点粮食。

先前囤粮已经售空,低价从周南所购新粮,正陆续抵达。

国仓坊依旧通宵达旦。

纸币如同漫天雪花,不断飘入一众商贾手中。

便在这时,东市突然涌现一则秘闻。

只要囤积纸币,待粮价回涨,便可获翻倍之利。

一时间,各坊燃起火把。

不少人连夜出动,家中仅留存月余之粮,其余均运往国仓坊兑换纸币。

粮商很快意识到不对。

其中为首二人,便是曾经的王城五大商贾。

一为卫国粮商角人六指。

角人乃西周官名,负责向猎户征集猎物山货,供王室公族与卿士贵族享用,后人便多以此为姓。

角人六指诞于卫国,右掌天生六指,故而得名,亦因此遭人嫌弃。

少年时期,便辗转至王城,投奔母舅远亲。

后凭借心思巧妙,很快便成为王城最大粮商。

二为齐国粮商崔仲白。

三年前才迁至镐京,却凭借雄厚财力,一跃成为王城第二大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