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宋公白夺民,公孙朴求援(1 / 2)

六月初,宋戴再生变局。

宋公白再向戴侯歆传递国书,重提武庚作乱,并告诫戴侯歆,殷商后裔之诸侯,唯有忠心事周,方能得以苟存。

戴侯歆开始摇摆不定。

角人六指再度花费重金,撺掇戴侯歆壮大。

理由颇为简单,陈国乃舜帝传祀,齐楚皆为异姓诸侯,河东稷戎更是大荔戎所化。

此前大周所并数十国,大多为姬姓诸侯。

由此可见,天子只重视诸侯之忠,而非诸侯之姓。

陈公燮取淮上之前,仅只是派使者觐见天子,随后周陈便达成密约。

而今周陈已尽数瓜分淮上,天子对陈国颇为照拂,准许陈公燮将粮食定高价,以替代每岁进贡之真金。

天子有意扶植殷商后裔,从而稳固中原腹地。

宋公白自诩忠心事周,行事却过于怯懦,导致天子不得不驱使翼国东出。

倘若戴侯歆仿效陈公燮,主动遣使觐见天子,必能获得天子照拂。

卫国与翼国自诩天子羽翼,然羽翼者,却不宜过于硕大。

届时,戴国便能崛起。

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夺回嚣地,甚至还有可能取代宋国,成为二王三恪之诸侯,享殷商宗庙主祀之权。

戴侯歆听后,顿感热血沸腾,壮志凌云。

对宋公白之国书,戴侯歆只是命人简单回复。

直言戴国将遣使觐见天子,往后不再唯宋公之命是从。

宋公白收到回信后,深知戴侯歆已沉迷壮大之梦,再行劝说亦不过是徒劳。

看完回信后,宋公白并非恼怒,神情反倒出奇地平静。

根据邦谍密报,正考父当场向宋公白献策。

戴人向来视宋国为宗主,戴侯歆纵容戴国奴隶商贾贩卖宋人,宋国便以体恤为名,准许戴国公族重归大宗。

与此同时,戴国之国人、野人、奴隶乃至囚徒等,只需进入宋国疆界,便可获得宋国国人之身。

消息一出,戴国轰动。

戴侯歆尚未来得及应对,便有大量百姓弃戴入宋。

就连此前撺掇戴侯歆的大夫中,亦有三人不辞而别,拖家带口进入宋国疆界。

戴侯歆本就毫无主见,面对宋国夺民之策,很快便慌了神。

等到六月八日,戴国人口流失率便超过三成。

戴国虽为侯爵诸侯国,总人口却只有五万。

翼国并未停止东进步伐,早已占据嚣地大半区域,亦夺走一部分戴人。

粗略估计,戴国总人口已降至三万余人。

倘若戴国仍想不出对策,很快便会沦为有地无民之国。

届时翼国继续东进,非但嚣地会彻底丢失,就连戴国都邑也危在旦夕。

戴侯歆连忙撰写国书,要求宋公白停止接纳戴人。

结果信使刚进入宋国疆界,便主动请求获得宋国国人之身。

宋公白拿到戴侯歆国书,不仅没有进行回复,反而派人到宋戴边界散播。

“戴侯歆好大喜功,意图祸乱殷商后裔!”

“宋国不忍同宗血脉被戕害,将倾尽所能接收戴人。”

“戴国毁灭在即!”

……

消息很快传遍戴国,大量戴人疯狂涌向宋国。

宋戴两国均处中原腹地,边界并无险要地势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