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延松封大夫,宋国受二地(2 / 2)

此事由玄甲军一并执办。

燕国具体总人口不得而知,此番大涝过后,燕国流民辗转千里,最终活着抵达大河北岸,总数约为两万人。

其中,多为老弱妇孺。

卫侯和是否会中途藏匿青壮,姬宫湦并不在乎。只要还能参与劳作,便是大周所需。

从长远来看,滞留青壮必然不愿久居卫国。

往后找准时机,便可利用其等团聚之心,在卫国制造混乱。

对卫国转运燕国流民之功,姬宫湦颇为慷慨。

往后二十载,卫国岁贡均已提前冲抵。

倘若卫国继续转运,仍可按每人五万铢钱计价,并且当场兑付。

卫国北征白狄时,倘若遭遇大败,王师九军将会前往救援。

戴国社稷已毁,国人奔宋。

如今戴地淤泥堆积,尸腐恶臭熏天,已经开始滋生小规模瘟疫。

姬宫湦颁布王命诏书,同时任太督内史冂为特使。

命宋公白接管戴地,派兵隔绝瘟疫出现地,防止瘟疫进一步扩散。

为彰显宋公白仁义之功,提前将戴地划入宋国疆域。

宋国以西百里,戴地以南六十里,是为滑国。

滑国乃姬姓子爵小国,地处前世商丘睢县。

此次洪峰过境,滑国临近戴国,亦损失惨重。

国君滑子望父染病,其子嗣本就凋零,而今天下大势正在革新。

滑国地处中原,孤立于周、宋、戴、翼之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滑子望父选择效仿他国,主动向天子进土献民。

姬宫湦欣然接纳。

当此之时,玄甲军仍在围困许国都邑。

姬宫湦已无心再久耗,遂想出易地罢战之策。

以滑国之故地,交换许国之都邑。

许男识既亲近宋国,那便自行抉择,可成为宋国附庸,亦能完全并入宋国。

双方以过水为边界。

过水,为前世之涡河。

发源于河南尉氏县,即嚣地以南百里之地。

其往东南延绵,途径陈国谯邑,即前世之亳州,最终汇入淮水。

过水为淮水第二大支流,用来划定边界最合适不过。

嚣地至过水源头处,为翼国与宋国分界线。

过水中上游流域,以西为大周,以东为宋国。

中游为陈宋两国疆界。

下游盘踞大量淮夷部族,不属当前易地罢战之范畴。

王命诏书传开后,翼国与陈国第一时间赞同。

宋公白则再三推辞。

太督内史冂以救灾恤患为名,对其晓以大义,宋公白最终选择只能勉强领命。

许男识得知后,没有过多挣扎,便领兵出城。

跨越过水,正式对外宣布,将许国并入宋国。

宋公白为彰显仁义,封许男识为滑地大夫。

姬宫湦在许国旧邑设立许城县,并敕封滑子望父为许城县伯。

至此,大周中原疆域初定。

姬宫湦忙于流民安置时,罟无父终于作出决定,正式向大周府库进献五千万铢钱。

罟无父本为王城公族,此前亦入籍新国人。

姬宫湦参照此前,敕封罟无父为轸城县伯,食邑五百户。

罟无父随即递交文书,请求觐见天子谢恩。

姬宫湦对罟无父虽无好感,念及其进献数额之巨,便选择第一时间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