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朝会落幕,小旱灾降临(2 / 2)

与往岁不同,而今尚未入春,降雪便夹杂少量雨水,提前形成雨夹雪。

依照卜师廿推测,明岁将会重新出现小旱。

姬宫湦不禁心生感慨。

重生周幽王以来,天灾依旧不断,与前世王朝帝国灭亡时,显得尤为相似。

大秦帝国,一场大泽乡暴雨,成为陈胜吴广起义导火线。

东汉时期,正值小冰河期,天灾不断,最终一场大瘟疫引发黄巾之乱。

隋朝末年,中原及山东大涝,各地掀起反抗浪潮。

大唐王朝,蝗灾频发,间接导致黄巢起义。

元末,饥荒与瘟疫肆虐,朱元璋父母与兄长相继去世。

明末又遭逢小冰河期,中原爆发大鼠疫,闯王李自成兵临京师城下。

唯独宋清两朝灭亡,受天灾影响较为微小。

姬宫湦推行郡县制时,以百亩农庄为组成单元,尤其强调要挖掘鱼塘。

鱼塘除养殖鱼虾外,既可蓄水防旱,亦能减缓涝灾,同时还能垫高房屋地势。

就西周现有生产力而言,大面积普及鱼塘,已是降低灾害之极限。

修筑高脚泥瓦屋,囤积粮食、肉干与木炭等物资,亦是提前预防之手段。

倘若真出现大旱、洪水、地震等严重灾害,即便是前世,也无法做到完全抵御,唯有最大限度进行救灾恤患。

以汉东郡与北域郡为涵养地,严重灾害发生时,便可开放用于就食。

至于蝗灾,反倒不用担心。

西周末年雨水较为充沛,且没有长期大面积开发,山川树木远比前世茂密。

农耕方面,仍有地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即便是郭外王田,亦会焚烧秸秆防范害虫。

蝗灾通常出现在大旱与久旱时,树木草地大面积枯萎,蝗虫大量聚集到低洼易涝之地,导致习性突变,进而形成形成虫群。

内史伯朙曾翻阅典籍,发现周王室自成立以来,便没有发生成规模的蝗灾。

前世史书之中,蝗灾最早记录于《春秋·桓公·桓公五年》,即公元前七零七年。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

大雩即求雨祭祀,表明鲁国当时出现严重旱灾。

螽即螽斯,古为蚱蜢之意,意味着虫灾发生。

姬宫湦重生之初,为公元前七七六年春,而今为公元前七七四年冬。

尚有六十七载,届时姬宫湦早已化为黄土。

卜师廿对天灾预测大多准确,既然明岁又将迎来小旱,那便提早进行应对。

姬宫湦当即下命内史伯朙,拟写告国人防灾书。

最为核心之要点,便是开春雪化时注意蓄水。

一旦出现小旱,导致田地干涸,可使用水车、杠杆、木桶等工具缓解。

至于最终影响会如何,唯有耐心静观其变。

黄昏时分,雨雪终于停歇。

岁末大朝会落幕,消息已传遍整座王城。

罟无父倒是很会挑时候。

顾不上地面湿滑泥泞,便携义子罟霜来到宫门前,紧急请求觐见天子。

姬宫湦便遂其愿。

二人走进大殿之时,天色已然有些昏暗。

罟无父身穿灰色裘衣,鬓角略微散乱,整个人看起来颇为憔悴。

反观罟霜,换上合身衣物,显得精神抖擞。

罟无父见到姬宫湦,便立即拉着罟霜,双双跪倒在地。

“小的已大难临头,恳请大王履行此前之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