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王师定河东,卫侯袭邢国(2 / 2)

姬宫湦笑道:“麾下甲士多伤病,且大周正搜捕有罪逃匿者,以致通关异常艰难。”

……

八月初八,河东初定。

济世商号顺利成立,赴齐者已经接近满额。

吞并蜀国之战正加紧筹备,扩军亦在悄然进行之中。

天狼军已提前休整完毕,正式调往淮阳郡。

姬宫湦并未返回镐京王城,而是先行前往洛邑。

河东战乱期间,卫国北征并未有所停歇。

战事之初,鼓氏首领率大军西进,其领地因此空虚。

卫国轻松占据鼓氏领地后,曾稍作停留,旁观晋国与白狄交战。

后鼓氏大军灭亡,太原城被白狄联军攻陷,赵叔带率晋军主力回援。

卫国趁机占领太行山行径,尔后便停止步伐。

仇犹氏首领占据霍邑后,不敢继续南下,便是害怕卫国故技重施,再度趁虚而入。

伴随姬宫湦吊民伐罪,卫侯和随即改变策略。

先在鼓氏领地及其周边,设置鼓邑、衡邑、鲧邑等城池。

若按姬宫湦前世,鼓邑位于河北晋州,衡邑便在衡水附近,鲧邑则为威县。

鲧邑之鲧,便是皇帝玄孙,颛顼之子,大禹之父鲧。

相传,彼时大河曾流经当地,鲧为防止大河泛滥,便在当地修筑堤坝。

鲧治水失败,被尧帝处死,

后大河频频泛滥,逐渐往南改道,鲧所筑堤坝便有不少存留。

卫侯和设置城池后,一方面召集卫国子民前去垦荒,另一方面则亲率卫军主力继续北征。

肥氏残余族人被悉数清理,零散的白狄小氏族亦尽数覆灭。

卫军主力气势如虹,最终将战线推进至太行山北麓。

此时莫国旧地早已被山戎占据,卫军主力与山戎正式碰面。

卫侯和并未对山戎宣战,而是派遣心腹使者,携带重金前去议和。

山戎本就以劫掠为主,虽占据莫国旧地,却无继续治理之心,仅作为边地草场。

山戎王收下重金后,当即与卫国达成约定。

双方将在莫国旧地与鼓邑中线,正式划定边界,并许诺互通边贸。

卫侯和完成北征,率卫军主力折返,却没有返回都邑朝歌,而是选择直奔邢国。

邢国本与卫国交好,卫国主力北征白狄,邢侯启父曾从旁襄助。

而今卫侯和率军前来,邢侯启父以为是隆重相邀庆功,便没有进行任何防备。

结果卫国主力进入邢国腹地后,便立即对邢国城邑展开突袭。

邢侯启父派使者前去质问。

卫侯和便声称,邢国与白狄勾结,卫国此番北征白狄鼓氏,已查实邢侯启父叛周之罪。

为助天子重振周室,肃清九州反叛诸侯,卫国将会继续攻打邢国。

直至邢侯启父率众归降,再将其等交由天子处置。

邢侯启父深知,争辩已毫无意义,唯有匆忙征召国中青壮,抵御卫军主力攻势。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卫军主力一路碾压,很快便兵临邢国都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