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280把他们全都架起来(1 / 2)

第280章 280把他们全都架起来

王布犁的惬意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曹国公李文忠差人叫他这个国子监主簿准备准备,明天他们就要出发按照各自的道路前往北方任职了。

王布犁险些都忘了自己还是国子监的主簿呢,反正户部给他发俸禄,也用不着他亲自去领。

如今公主府里的账目也都是朱明秀过目,王布犁都懒得掺和。

北方历练计划就要开始了。

王布犁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给他们填上一把火,希望他们将来都能留在那里。

至少帮助朱棣稳住局面。

那自己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他们都钉在那里。

这一次大胆的官制改革,朱元璋是非常上心的。

既然科举一时间无法满足他的选官要求,莫不如放手一搏,索性让这些人也去基层历练一二。

果然是被迫孝顺的,一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莞尔一笑。

他年岁尚小,还把握不住这个颜色。

只不过让王布犁意外的是,李文忠还戴上了墨镜,说是防止一会太阳升起刺眼睛。

强健他们的体魄,避免到了北方弱不禁风的,咱大明要搞复古运动,不学铁血大宋,要学就学汉唐。

更何况听你的意思,这更适合士卒戴着,那就更适合咱了。”

许多出发的学子们全都拿着马扎坐在划分的区域内,等待着检阅。

君子六艺难道不是孔圣人要求的吗?

难不成你们这些老夫子们还要扛着孔夫子反对孔夫子吗?

一波魔法对轰,尤其是皇帝支持,谁也不敢扎刺。

这点人对于他而言,只会精益求精。

国子监再一次变得拥挤起来,只不过相比于上一次。

如今就要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颗苗子能够茁壮成长啊?

朱元璋今日特地抽出空来参加这个开拔仪式。

二人闲聊着,眼瞅着就到了时间。

至于最近的则是国子监其余落选的学子们,更远侧则是一帮士卒。

只不过这些被选中的学子们,并没有走向科举这条路,反倒是前往了新路。

作为国子监的一個副校长,王布犁一早就会同曹国公李文忠站在高台上。

这个时候纵然是宋濂为首的保守派们,也不敢说什么像个武人之类的话。

皇帝亲临,安保工作总是要成倍增加的。

气势相比较以前以及更外面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子而言,看着就能看出差距来。

李文忠对于王布犁的吹捧,还是挺受用的。

为了让这帮学子能抵御北方的严寒,朱元璋也接受了王布犁的建议,既然李文忠久经战场,就让他好好操练一二这帮人。

“这帮学子们如今令行禁止下,还有点意思,曹国公可是没少下功夫。”

“没曾想大侄儿还挺孝顺,有好东西都送给大哥。”

他们父子二人都不清楚王布犁的这个计划能有几分成功,但他们二人都认为自己还年轻,是经得住王布犁所谓的“试验”的。

王布犁就说李景隆那小子对着墨镜宝贝的很,如何能给他爹。

因为他发现那些读书人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反倒是学习大元官吏的坏习惯十成十的,所以老朱没少处理这些读书人。

尽管需要以年为单位。

有人宣布天子的銮驾到了,众人都走下台子行礼。

君子六艺,不说射箭射的精准,但至少面对蒙古人骑马逃跑的技能也得练出来啊!

于是这帮国子监的学子们,在李文忠的操练下,已经颇有些大头兵的气质了。

朱元璋上位后,对于士人也就那样。

可是为官一任,时间短了是看不出来太多能力的。

“不过千余人,费不了太多的心思。”李文忠好歹是独立指挥数万人马的大将了。

尤其是朱元璋扩招国子监的学生,那也都是拿来当预备官员使用的。

是龙是虫,朕给他们三年的时间。

“咱试着戴这个玩意照镜子看着挺不赖,让你大侄孝顺咱的。

“嗨。”李文忠随意的摆摆手:

训练达标的两千余人,只要能出个二百人,朱元璋就觉得自己赚大发了,王布犁这个点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太子朱标是紧随其后。

因为他一直都是实用主义的代表。

朱元璋脚下生风,飞快的走过人群到达搭建好的平台上。

这次组织的更加有规律。

“大哥,原来如此啊。”

朱元璋不要只会读书不会做实事的废物士人,他要的就是能干事的官员。

对于这帮被选中的学子而言,大明皇帝能够亲自来给他们送行,回头简直是可以拿出来吹嘘的。

故而一个个的都十分的激动。

毕竟他们也算是前期被千挑万选的,后期也是被狠狠操练一番没有落队之人。

对于眼前这个结果,他们都是付出过一定的努力。

所以才会倍感珍惜以及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天子的重视,从而干出一番事业,平步青云,将来也能坐在宰相的位置上。

不仅仅是皇帝来了,台下那一流的高官,丞相以及六部首脑还有大都督府的官员,都来观礼了。

这种牌面可丝毫不亚于中皇榜的进士!

朱元璋站在台上,瞧着这帮朝气蓬勃的学子们,不仅感慨万分。

大明朝廷到了目前这个情况,积蓄一大批有干事能力的官员出现,以备将来能够顶替更多的位置。

如此才能更好的实行他的计划,让朝政能够顺利上传下达。

胡惟庸对于这帮肯吃苦的学子倒是有那么一丝的警惕。

这帮人也有主动加入他淮西集团的人,但都没有能忍得住诱惑,开始跟王布犁那里证明自己。

虽然陛下停了科举考试,改为察举制。

许多士子当官的权力落在了他这个丞相胡惟庸的手中,但胡惟庸也并没有太过分。

除了淮西集团之外的学子,全都被他压制,在这方面是一视同仁的。

国子监的这些学子,便不可避免的走了王布犁给他们设置的道路。

国子监的地盘,胡惟庸是没法把人给插进来的。

皇帝自己亲自设置校长,其余夫子大多都是浙东集团的读书人,在这方面他们是有着极大的优势的。

大明朝廷后续官员的储备问题,朱元璋极为有先见之明,根本不给胡惟庸大规模插手的机会。

除非是那些学子主动攀附胡惟庸,想要更快的当官。

朱元璋今日站在高台上,非常慈祥的让那些学子都坐在马扎上。

嘴里说着对他们一路北上辛苦了,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歇歇脚。

今后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之类的,惹得诸多学子纷纷感慨皇帝是好人啊。

毕竟天子他都主动心疼我了!

我辈读书人如何能够不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年轻的学子们就是容易冲动,也会分外感性,保持清醒的人也在少数。

紧接着朱元璋就开始了画饼,殷切的希望大家都能成才。

今后在朝堂当中,才会有更多施展心中抱负的空间。

“朕希望你们在北方都能历练出来,不要害怕朕没有位置安排你们这些人。”

朱元璋此时也颇为激动:“大明的版图绝不会只有这么大一点,定要超越前朝。”

“好。”

胡惟庸等人都带头喝彩,台下的学子们也颇为激动。

倒是让王布犁觉得老朱是在吹牛逼。

不吹不黑,蒙古人建立的版图可真是一丁点都不小啊。

更不用说除了中原之地,还有四个汗国那么大的地界。

他们三次西征横扫中亚大陆、东欧以及阿拉伯半岛,覆灭诸多强大的国家。

太子朱标瞧着王布犁站在皇帝身后,稍微有些撇嘴,随即低声道:

“妹夫,你为什么不鼓掌喝彩?”

王布犁压低声音道:“蒙古人打下的版图挺大的,父皇也不像是个好战之人,如何能打下比前朝更大的版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