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385言南迁者,可斩也!(1 / 2)

有关佛骨舍利以及雷击木等等这种法器,怎么能说是造假呢?

全都是“功德圆满”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的。

这种把戏糊弄其余人也就罢了,王布犁才不会相信这玩意。

所以此时面对朱元璋的询问,他轻微颔首:

“不错,类似于制作琉璃的手段。”

朱元璋以前虽然也不怎么相信佛法,但是对于有的高僧能烧出佛骨舍利这件事,还是挺有想法的。

现在被王布犁这么一解惑,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佛家也需要更多的信徒亲眼见识到这种东西,才能获得更多的香火钱。

他们拿得道高僧的佛骨舍利,也是拿来赚钱的。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对于这帮秃驴就更没有什么念想了。

什么都他娘的是假的。

“你方才说的那个辩论经书之事,倒是可以搞一搞。”

朱元璋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若是他们被周遭小国所杀,那咱大明也有借口去为他们报仇,顺便勘探一二,矿藏的位置都在哪里。”

“不错的主意,我是记得玄奘西行除了写书外,好像还画了地图的。”

听着王布犁话音落下,朱元璋登时眼睛一亮。

大明为什么迟迟不能拿下北元余孽?

纵然自己的儿子五次北征,那也让他们逃跑了。

还不是因为不熟悉路况,那群蒙古人势力强横就南下,一旦实力衰弱就往北跑。

可跑到哪里去,终究是要有个落脚点的。

若是把地图也都拿回来,对于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朱元璋是不想寺庙再成为大明的一霸,这种有组织能力的团伙,必须要彻底消灭,不能让他们肆意增长。

到时候人人都出家没有人给大明种田缴纳赋税,那大明岂不是完蛋了。

现在把他们一些人变废为宝,更是妙计啊!

随着鼓励和尚以及道士奔着去番邦小国辩经的政策出来,倒是让不少人动心。

毕竟朱元璋上来就掀了屋顶,搞得这群搞迷信的群体怨声载道的,现在天子给他们开了一扇窗,听起来倒是挺不错的。

弘扬佛法或者道法,有本事你就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大明。

甚至有想要去漠北对蒙古人进行宣扬佛道思想的,官府会给与一定的补贴。

此事又炸了锅。

事情传到北平的时候,朱棣便把道衍叫过来询问,是怎么看。

道衍思考了一会:“陛下不会轻易发布一道政策,必然是在巡视期间发现了什么不法之事,所以才会这般做。”

“至于让这些僧人道士去大明以外的未曾开化之地去传播教义,兴许是驸马爷的主意。”

道衍对于王布犁是有印象的,对于他的奇思妙想也是有过了解的。

“对喽。”

朱棣拍了拍巴掌:“还得是你提醒我了,正是咱那妹夫的主意啊。

我早就听高丽使者说过,北元大汗以及贵族们,一直都在供养那些和尚,现在让大明的和尚也同他们去辩经,说不准就能扰乱他们。”

道衍却是觉得王布犁这招术是真的狠毒。

既解决了大明内和尚过多的现状,又能去给敌国添乱。

这批和尚即使到了蒙古人那里,兴许也是挨刀的货。

“就算辩驳不对,那也能回来啊。”

朱棣倒是没有往那个方面去想:“北方的寺庙算不得多,还能在此建立什么小庙。”

道衍也是没有参谋透,王布犁到底有几层意思。

总之,就是陛下打算压制佛教这件事是板上钉钉了。

至于孔家与张家,早就被压制了。

“行了,你且去念经吧。”

朱棣下了逐客令:“本王要与王妃商议一些事情。”

……

没等朱棣等待多久,他们便在仙境当中相见了。

徐妙云先在那里对着地图进行勾画。

朱棣汇报了有关北方军制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又听着朱元璋给出的意见。

王布犁则是坐在一旁吃吃喝喝,对于他们说的完全不感兴趣。

现在这处环境,让王布犁觉得一丁点都不现实。

待到又描摹了一小块地图后,朱元璋才止住话头,让王布犁继续操作。

于是从上次大明皇帝被瓦剌人俘虏之后的节目开始了。

朱棣上一次红温的厉害,经过王布犁的开导后,就变得嘻嘻了。

也先俘虏朱祁镇之后狂喜,说他自己常常敬告上天,求大元一统天下,今日果然有此胜。

朱祁镇让袁彬给明朝政府写信,告诉他被俘的情况以及讨要珍珠金银去赎他。

信交由日前来瓦剌军营充使者的千户梁贵送去。

梁贵先把信送到怀来,再由怀来守将复遣人送到京师,于当夜三更从西长安门递进皇官。

皇宫里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笼罩上了一片惊惶气氛。

皇太后孙氏和皇后钱氏马上搜刮皇宫里的金宝文绮等珍贵财物,装驮了八匹马,派太监运送到居庸关外去找瓦剌军营,企图把朱祁镇赎回来。

这种用金帛赎回皇帝的设想,当然不会实现,朱祁镇却被也先所率的蒙古骑兵带至宣府转到大同去叫门。

“糊涂。”

朱元璋拍了怕沙发垫子:“皇后年幼尚且无知也就罢了,皇太后孙氏处理事情竟然也如此天真,真是让咱好生失望。”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她处理事情天真?

你可等着看她的逆天操作吧。

皇宫里把土木之败皇帝被俘的消息封锁起来,没有向朝臣们公布。

但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士兵,疮残被体,血衣狼藉三五成群地出现在北京街头上,问他们皇帝的情况,都说不知道。

如此大败,隐瞒是根本就隐瞒不住的。

再加上有消息传来什么皇帝为也先叫门的事情传闻,就算大家觉得是假的,可也搞得人心惶惶。

百官会集于阙下,私相告语,愁叹惊惧。

朝廷在开始时倾向于听取以精通战略闻名于世的徐有贞的劝告。

由于北京周围的守军这时已减少到不足十万,同时大同和宣府的状况仍吉凶未卜,他极力主张朝廷应该南迁。

当 1127年女真人攻取宋朝的京都汴梁(开封)时,宋朝已经这样做了。

他以有权威的星象显示应该撤退的理由来支持他的论点。

有的官员已将家眷和财产迁往南方。

尤其是大明的精锐士卒全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地,京师哪还有能打的士卒?

根本就守不住。

到时候大家都一起当俘虏,再现宋徽宗等皇帝以及臣子的待遇,一块去搞牵羊礼了。

事实证明,徐有贞的话是极大的刺痛了许多官员,咱当官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结果还要担风险去给猪狗不如的瓦剌人去当奴隶,那谁能接受的了?

所以咱们先跑为上策。

待到日后再有雄兵,我们再杀回来。

在面对朱祁镇葬送掉大明精锐士卒后,朝臣也并没有信心能抵挡住瓦剌的攻势。

许多人都觉得大明要完喽。

什么时候吃过这种大败,连皇帝都被俘虏了,这不是亡国之象又是什么?

但徐有贞的论据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反驳,他义正词严地指出:

“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乃是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为今之计,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

由于于谦是北京的高级军事人物(兵部尚书已在土木阵亡),他这个侍郎自动就履行尚书的职责。

所以他的言论在朝中是有分量的。

“嗯,布犁,你说他是于文明的孙子?”

朱元璋指着巨幕里那個慷慨激昂之辈,他最不愿意的就是大明出现南宋这种情况。

北方到了一些人的嘴里,是非常容易被舍弃的。

特别是老家在南方的官员。

“嗯。”王布犁又随即笑道:“目前他还没生出来呢。”

“不错,国家危难之际,有如此臣子站出来稳定人心,也是极好的。”

朱棣听着他们二人的言语,没说话,只是记住于文明于谦祖孙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