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黑乎乎的炮筒再次调整方向,对准蒙元战船再次开火。
“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两艘船,80门火炮又是几乎同时开火,无数的弹丸喷向敌船甲板位置,站在战船上的元军纷纷倒下。
一时间,元军被打得人仰马翻,缺胳膊断腿。
恐怖如斯!
船头位置装备了一窝蜂的其他战船,则没有采用“之”字型航行,而是对着元军水师直接冲了过去。
“快快快!冲过去!”
“一窝蜂准备!”
得到命令的宋军炮手们正在做最后的角度调整。
所谓的“一窝蜂”,可以理解为巨大的窜天猴,只不过在锋利的弹头位置灌入了猛火油、火药等引火之物。
被安装在船头,放置在特殊炮车上的“一窝蜂”,分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有五枚,一辆战车就有十五枚之多。
如同佛郎机炮的子铳一样的原理,每一排都可以单独拆卸,以便增加发射速率。
一窝蜂的引信被点燃,冒出青烟,发出“呲呲呲!”
正是火药燃烧的声音。
这样的设计已经不属于“一窝蜂”的范畴了,而是“精确制导”武器。
妥妥的大宋版“喀秋莎。”
成百上千枚一窝蜂不要钱似的被点燃发射出去。
只看见一窝蜂的屁股后面喷着火焰,如同流星雨一般,掠过海面,朝着元军战船呼啸飞去。
虽然制造局的匠人们特意在后面加装了尾翼,但其实命中率也就那样,实在不敢恭维。
但有句话叫打的准并不吓人,打的不准特酿的那才叫一个吓人。
有的射到元军战船的风帆上,顿时风帆一片火海;有的飞到船舷上,锋利的弹头被深深地嵌在木板上,大火顺着船身燃烧起来;有的飞到了甲板上,一片火海。
更多的一窝蜂直接飞过海面,坠入大海,随即熄灭。
随着时间的流逝,兵分两路的大宋第一水师已经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完成了对蒙元水师的包围。
“换子铳!轰特酿的!”
“快!装弹药!”
“举枪,射击!”
军官们守在自己的位置,大呼小叫着,不停地指挥着手下的士兵。
一艘艘敌船被猛烈的火器点燃,一名名水手惨死在火枪之下。
在射程即真理的时刻,元军传统的弓箭就显得那么无助。
虽然蒙元弓手也曾试图反击,也曾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奈何狡猾狡猾的苏景瞻,苏大军长总是能在略微远离元军一箭之地外发起攻击。
元军一次次的垂死挣扎被掐灭,随后又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绝望之中。
渐渐地枪炮声逐渐稀疏下来,海面上一片火海,到处都是燃烧的元军战船。
而那些幸运的受损并不严重的元朝战船上,则纷纷挂起了白旗。
存活下来的元军士卒放下武器,跪在甲板上举手投降。
一场意料之中的大胜,一场毫无悬念的全胜。
苏景瞻站在船头,大红色的披风依旧随风飘扬着,望着四处出击捉拿俘虏的宋军将士,想起了赵昺的那句话:“从今往后,咱不需要兵行险着,实力碾压即可。”
嗯,大人,时代变了!……
这一场赵昺即位之后,宋蒙之间的第一场海战。
此战大宋水师创造了歼敌七百余人,俘虏二百余人,而自身零阵亡,仅仅伤十余人的海战奇迹。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以大宋的完胜告终。
关于此战的详细经过也被记载在《祥兴实录》中。
难得一见的是,此战客观、公正、翔实的记载也得到了数百年后众多刚正不阿的史学家们的一致盛赞。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